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二十九年四月在馬六甲青雲亭講──
主席、各位來賓:今天承馬六甲青雲亭的僧衆及各界僑胞的盛大招待,殊深感謝!我知道,馬六甲是馬來亞文化開發最早的地方,有五六百年的建築,青雲亭也已有叁四百年;僑胞來這裏多有很長的曆史,但仍能關心祖國,並能將祖國故有的文化保存下來,這是很難得的!
現在且將佛教關于華僑的意義來說說:馬來亞的華僑,于愛國及教育慈善事業,已做得很有成績。但中國人普通都知道佛教的“慈悲爲本、方便爲門”,和“因果的道理”。曉得因果的道理,即知要得好的結果,必要作好的業因,以慈悲心、行方便事,就有幸福。若損人而反害己,就是不好的果。本著慈悲心去行方便,就是救濟貧困以及辦教育、施醫施藥等。知道由善因得善果,自然專揀好的事去做,而把無益的壞事消滅。我們僑胞,對救國慈善等辦得盡善,如更能知道佛教,則更好了。譬如我們做了不好的事,若信解佛教,即能發起忏悔心,而變成好人;其向做好事的人,則更能心境擴大。金剛經雲:“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著相而有了限度,所得福亦就有限。僑胞若能信仰佛教,則在海外所作諸事業,更能進一步而不著相,其事業必更能光大!
再就出家方面講:出家住在寺廟中,即是佛教代表,應該清潔整齊,令人生起恭敬心。又世人對于人事的需要上:祈禱、避災、得福、延生、度亡,這都是寺僧已經能做的事;但現今應該再進一步,宏揚佛法,推行事業。第一、寺廟僧衆應該對經律論有相當研究,口頭宣傳或文字宣傳等,使世人都明了佛教。從研究到教理宣傳,有多方面,或可通俗講演,或赴工廠等宣講。其次、慈善事業,應自己能實行起來,把佛教的慈悲實行在人間。近年來中國已有做的,像星洲轉道師在泉州辦孤兒院,和漢口佛教正信會施醫藥及救護傷兵等。
關于教育事業,我們佛教徒也應該去做。教育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做慈善文化事業也可補助國家教育。出家人所辦教育,尤其要緊的是對青年僧的教育。因爲、要寺廟整齊及能作宣傳等事,要出家人本身受過教育,才能去做,所以出家要受佛教相當教育。我近年在國內辦過許多學院、僧學院………,故近來青年僧侶,對佛學和普通知識,都能有相當了解,爲佛教宣傳。我們佛教徒,無論在家出家,要本著慈悲去濟世利人,不可以爲學佛即一事不做。
如此、世間人都得佛教利益,則均能信仰佛教,現在中國民族,一切都在複興中,故我們亦應把佛教複興起來。我們在家出家佛徒,應隨時代把他複興起來,則可增加抗建力量。今天特將佛教可補助國家民族的利益,貢獻各位。(葦舫記)(出佛教訪問團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