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講“現代中國佛教”之後
──二十五年秋在上海中國佛學會分會講──
今天請本會監事常惺法師來講演,這是一個很好的難得的機會,故我也來參加聽講。常惺法師在短促的時聞,講演“現代中國佛教”,雖然語句不多,很能反映出全中國佛教爲一般人士切實研究而未能解答的問題。故今天所講的對于佛教徒所負的任務,甚爲重大,關心佛教前途的生存與繁榮,危險與滅亡,整理與潰爛,殊足表示常惺法師對于佛教前途一切問題的注意。
中國古代帝王的政策,是愚民的政策,惟恐人民有革命的爆發,惟恐無法威脅知識界士大夫集中作政治上的活動,唯有采取佛教的消極思想與行爲來安定愚夫,和支配知識界優越的心理作用,轉移人民的視線,維持帝王位置永久的安全。把佛教禅宗推崇到很高的地位,要他們不涉及政治思想與行動,即是將佛教消極的作用──無用之用,來封鎖人民的思想。在中國唐、宋時代有這種封鎖人民的思想政策建設。吾人研究中國曆史,無論在政治方面,或在佛教方面,都發見到有過這種驚人底思想和行爲底轉變。
但佛教在另一方面,與上述完全兩樣,乃千年來不但在一般人無從去知道,即是信佛者或是研究佛教學理的人也沒有注意到,其事略說如下: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梁、陳、隋至盛唐約有兩叁百年曆史,佛教有一種積極救世的宗派,其名稱叫做“叁階教”。其所舉辦的事宜、方法、建設,特采取積極措置,不僅社會事業的建設,亦影響到政治。他們所謂“叁階教”者,認爲佛法施設在人間,應該要分作叁個時代:
一、以一乘佛法爲第一階,如華嚴經等頓教一乘佛教屬之,蓋華嚴等經專爲大乘菩薩說法。
二、以叁乘教法爲第二階,故第二階教則爲就叁乘別教諸經之佛教。
叁、第叁階以末法衆生爲當機的一乘普法,而與大乘一乘的意義卻有共通之點,在教義上取十輪經及法華經裏常不輕菩薩等思想,即所謂“我不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無論他是男女老幼、或是罪惡衆生,都視作佛敬重他。
叁階教創始者,叫做信行禅師。其所以主張創導叁階教的意見和理由:他以爲佛在世時說法,應機施化,當佛出世至佛滅後沒有好久的時代,這是正法時代。如來善用叁乘教法,使正法安住衆生得樂。如今呢,已是末法時代了,在末法時代的我們,應該自修謙和忍辱苦行,振作大乘積極救世的精神,不分別的以尊敬一切衆生,普皆成佛。無論他是持戒的、毀戒的人,或是出家的、在俗的人,我們都要如同常不輕菩薩一樣底恭敬他,供養他,實施救濟社會工作,發揮大乘積極救世的精神作用。凡是信仰叁階教的信徒,爲佛教積極救世前途的發展著想,把各人的財産都拿出來放在“無盡藏”裏,付與叁階教領導者的管理權支配權,作國家社會佛教的公益事業。如果國家社會一旦遇了災難,有了無盡藏裏的財物寶庫的救濟,不致匮乏。是故叁階教,在當時的國家社會中,有一種顯著的地位,占民衆信仰之中心,並握著民生之樞紐,殆將駕帝王政治勢力而上之。經過了很久的時間,無盡藏裏貯藏財物之豐富,不可數計,而轉移社會力量亦尤大,在朝野人士,信者甚衆。而當時之寺院的組織,僧衆的生活,因思想之不同,就不容易融合一體了。于是,在寺院裏有一、禅宗院,二、叁階教院,各別的組織。而叁階教院另有律儀的生活,這好像現在寺院裏有附設著佛學院的組織一樣。
在隋朝及唐朝武則天、唐玄宗時代,因叁階教在社會上積極底自由行動,引起帝王的嫉忌,政府不能容忍,曾有幾次以法律措置,沒收“無盡藏”,製止叁階教的活動。故在唐朝中葉末葉時代,叁階教積極救世的活動,漸見減退,漸趨消滅。古代帝王政府,其所以不滿意叁階教的積極救世的作用,而摧殘叁階教在國家社會方面活動,其理由如次:一、惟恐搖動帝王權力之基礎;二、在朝野士大夫之流一般儒家之徒,以爲救濟國家社會之公益事業,這惟是政府和我們儒家的工作;在這樣發生爭持時,以強有勢力的政府,立即把叁階教的如同銀行一樣底“無盡藏”完全沒收去了。一般的叁階教徒既如此遭難,此後對于國家社會公益事業,乃無從過問,不能不放棄了積極的作用。反之、禅宗消極的作用,身居蘭若,依山林水邊過生活,悠遊歲月,足以消納國家剩余才智,不妄冀非分,故爲帝王提倡而盛行宋、明、清、間。
所以講到今後佛教要積極發展救世作用的問題,本人不勝其無窮底感慨。就是說:佛教能否爲國家社會容忍其發生大乘積極救世功用,確有很大問題。本人叁十年來,對于佛教欲發展積極救世作用之經過,不但不曾得到充分的幫助與同情,而教內教外反發生很多的嫉妒障礙。不但今日如此,往例皆然。有人說:佛教徒是消極的,厭世的,逃空的;然而、不消極,不厭世,不逃空,又怎麼辦?縱有少數的佛教徒有積極作用,在惡勢力支配了中國佛教的今日局面之下,未必敢輕于一試吧!雖然、中國佛教徒如果沒有大慈大悲積極救世底精神,一味的消極,退到絕境,是自淪黑暗底途徑。全中國佛教徒將采取何種積極作用,以爲挽救佛教危亡的方法,誠爲目前值得注意的問題。(燈霞記)(見海刊十八卷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