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而不退

  如何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而不退

  ──二十五年一月在廣州菩提林講──

  諸位住在菩提林中,想都是已發了菩提心的人。菩提林、是佛法的大功德聚,總持一切佛法;佛法的本質,即在乎菩提。各位既已發菩提心,我就略說如何不使菩提心退失的意義。

  菩提林的“林”,乃是生長在平地上的竹木叢林的林;喻如各位已發菩提心的人聚居一處,如聚衆木而成林;故菩提林,即依衆人的“菩提”心所成之“林”,亦似聚許多的梅樹而成梅林,聚許多的桃樹而成桃林一樣,此由許多菩提樹所聚之菩提林亦然。複次、菩提乃是佛果無量的福德和智慧之所成滿莊嚴;此福智之圓滿,正如聚衆木而成林。

  單就菩提言,是通于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然在中國通常所言“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皆指大乘菩提而言。發菩提心者,即是發大願、立大志,先把求取無上大乘菩提的志願確定,方是真正的發菩提心;故此菩提心與二乘菩提心不同,這是發菩提心的人要首先注意的!複次、此菩提心與通常所謂發心亦不同。通常言發心,是指人向善的方面去做善的事業,如修橋補路,布施結緣,由于此心行善事,便可得到種種的功德;但這是世間有漏善的功德,是在叁界中有退墮的。若由此進一步言發心,就是二乘超出叁界的無漏善的功德,較前爲勝了。然這二種發心囿于因地狹小,果報亦不圓滿,平常所言“行善事、做功德”的發心,不消說是在叁界中,仍舊向輪回循環的流轉;即二乘雖出叁界,仍未脫變易生死苦。由此、可知二乘雖然在有漏善中發心,成立出世無漏善的菩提心,而因爲他的發心唯自利而不利人,所以落于二乘菩提了。那麼、如何是大乘的菩提心呢?即在普通發心和二乘發心的兩重基礎上更進一步,發起大悲哀愍救濟一切衆生的利他心,方是大乘菩提心。若無普偏廣大的利他心,即無普偏廣大的菩提心可言,即佛果上福德和智慧的妙用也沒有了;因佛果的功德莊嚴,全視因地所發之心普遍廣大與否爲轉移的。所以發菩提心的人,又不能不在此點上慎重注意。

  從發無上的志願──菩提心到證得圓滿的福智,非是在短時期內所能希幾,須要發恒常久遠之心,勇猛無畏地、普遍地深入衆生的煩惱生死海中,修習對治煩惱生死的法門,然後才有克證無上菩提的一日。因修行得人天善果容易,即得二乘菩提亦容易,唯大乘菩提最極難能,非一生可成,須世世繼續而修。然此中間已發的菩提心如何能使之保持不退失呢?又如何能更在來世使之增長呢?這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已發菩提心而于福智有相當成就的行者,自己憑志願堅固的力量,就可使菩提心相持不失。無論轉生天上人間,皆得聞法聽經,以大乘佛法自度度人,使菩提心輾轉增上,倍複廣大。雖然、若非大根大機,生死流轉,勢必因無把握而起恐怖;由此因緣,佛乃施設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就是爲防退失菩提心而說的,要行者臨命終時發願往生,依托諸佛果德本願力,得以往生淨土和諸佛菩薩俱會一處,既無外界衆苦的逼迫和擾亂,內心自然安和,由此專精續修,菩提心和菩薩行也自然增廣了。

  憑佛力往生,使菩提心相續不失的淨土法門,種數甚多,而在中國則以彌陀的極樂淨土爲最盛行;除此以外,真能使菩提心保持不退者,就是彌勒兜率淨土的法門。兜率淨土的法門,具如彌勒上生經所說。修此法門,第一要修十善、六度等行,第二要愛敬無上菩提心,第叁要發願爲彌勒弟子;這叁個條件是修兜率淨土的基礎。由此基礎上修習,達到兜率淨土,有叁等九品的區別:第一等是修六度行的人,通于四衆佛子,但不必修得十分高勝,只要已發心修習六度,便可往生;若六度齊修,則上品上生;修叁、四度則上品中生;修一、二度則上品下生。第二等是四衆佛子及天龍八部等,發願求生兜率,或修持戒行、或聞名歡喜、或禮拜供養;具修四種,即得中品上生;修二、叁種或一、二種,即得中品中生或中品下生。若善力不足,現世不能上生,來生亦得生人天善處。至于第叁等,是犯戒造惡業的人,由聞彌勒佛名,至心忏悔以發願往生,本應墮苦,而由願力,臨命終時亦得彌勒佛力接引往生也。

  前已略明兜率淨土的行者,和行者依因中所修之行而得往生;然其所得之果究竟如何?今再言之:據彌勒上生經所說,修行雖有叁等九品的差別,但若一生內院,不論何等何品之人,皆得見佛聞法,證阿鞞跋致,菩提心和菩薩行,只有增長,永無退失,且于將來賢劫之中,常隨千佛下生,說法教化。這是兜率淨土比較其他淨土殊勝的地方;如往生極樂淨土,唯上品生可見佛聞大乘法,中品則證二乘果,若夫下品生,須更修若幹劫方得見佛聞法。而兜率淨土若得往生,皆可見佛聞法;同時、一見相好,一聞佛法,就可使菩提心永無退失,證阿鞞跋致菩薩位,故所獲之果,最爲殊勝!

  至于修上生內院行的人,就是我們現在生長在釋迦佛法中的一班人。因爲彌勒佛是候補釋迦佛位的,釋迦佛曾把自己未完的偉業和未度盡的衆生,都付囑與彌勒佛,爲彌勒佛之所護念、之所攝受。所以我們在釋迦佛法中的人,不論修習何行,或布施、或持戒、或參禅乃至修習其他淨土、真言一切法門,皆在彌勒加護之中;即修求生其他淨土法門,或因願力不足,或因行力未充,不得往生,皆可由彌勒佛之力,以助導往生,是故十方如來雖皆可爲我們之皈依處,而彌勒如來實爲普遍的總皈依處;如談彌陀淨土的大阿彌陀經,談藥師淨土的藥師經等裏面,都有彌勒如來在內,這也正是表顯彌勒如來是總持一切的。因此、我們在釋迦佛法中的人,若發願皈依彌勒如來,無論修習何種法門,自然比較容易得成了。

  各位既然發了菩提心和修了菩薩行,若欲保持不失,繼續增長,則莫善于皈依彌勒,以彌勒爲依止處。或修十善、六度行,或愛敬菩提心,或持戒、或修觀、乃至或聞名歡喜,或禮拜恭敬,都可以使菩提心和菩薩行不退而增長的。

  今日因在菩提林,故特將如何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和不退失的要義,概括揭示。盼望大衆在菩提林中,勇猛精進,修菩提行,證菩提果。一月五日。(竹摩記)(見海刊十七卷叁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