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別開示
──二十一年九月在正信會講──
近幾年在國內以及武漢常常來去,好比這間屋到那間屋,固毋須迎送。不過在常常來去之間,可以與諸位聚談,亦好機緣。現在武漢近數年,天災人禍,層見疊出。往往遇見大災之後,元氣不易恢複,所以有佛教等團體之組織以救濟之。進來從社會一方面看,信仰佛教的人日見增加,佛會所辦理的成績,亦日見發展。此固辦會理事等人努力所致,可以绾長江上遊宏揚佛法之中心。武昌佛會近亦繼續發起成立,對于社會慈善事業,頗能有普及之希望,此後成績當繼續增高。剛才王森甫居士報告擴充辦理佛教旅行社,實爲不可緩之圖。希望大家合力贊助或財施,俾底于成。漢口爲商業中心,急需要有佛教旅行社之設;若辦理得法,亦爲接引之勝緣。至世界佛學苑,在武昌有世苑圖書館及武昌佛學院附設之各部,在座者或有未到武昌者,可隨時去參觀並贊助。
在南京設有臨時辦事處,而有山有水之地基已經確定,維尚待建築耳。做佛教事業,須從佛法的真精神上做起,使世界的人類,都可以得到佛法真精神,這種事情須要辦理的都發菩提心,菩提心即大慈大悲救世救人,能發菩提心,即菩薩行。近有求菩薩者,須明了能實地做菩薩行,而菩薩戒爲菩薩行的軌範,在家發菩提心者,亦當學習。
現在社會較從前不同,現在須要人人做公共事業,佛法亦不外乎是。佛教徒能從人人的公共事業著手,即是濟世利人,但濟世利人,如要拿佛法來濟世利人,所以先要發菩提心。往往世人雖做濟世利人的事業,但無佛法上的大悲心,因其智慧不足,把題目認錯,去佛法甚遠。凡發大悲心者,當求無上菩提,即是求佛的大智慧大方便以成就之。
我想各位都具有根底,都學發菩提心,都學行菩薩行,所以特別提出這點來說明,明年返漢,擬講瑜伽菩薩戒,茲望各人可先請一本預爲研究研究。並希望在座的各人,將此意轉告未到者爲要!(呂慧成記)(見正信一卷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