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釋迦牟尼佛
──十九年四月在閩院講──
今日爲紀念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以其于二千九百余年前之今日誕生人世。一般人名今日爲浴佛節,以取其誕生時以水沐浴之意也。然中國向來都是以舊曆之四月八日爲紀念,即在舊曆之今日,是否確爲釋迦牟尼佛之降世日,尚屬問題!因佛陀降生于印度,而印度曆本與中國舊曆不符者。現在中國政府既頒行西曆爲國曆,故在中國之佛誕紀念,亦應改爲國曆四月八日;然此新例非佛教創始,即如孔子紀念日,亦由國府頒行改舊曆而用國曆,故吾人紀念釋迦牟尼佛,在方便導俗方面、亦不妨法乎此也。然釋迦牟尼佛者,究有如何之資格爲吾人有價值之紀念欤?茲分言之:
一、釋迦牟尼佛爲生于人世之一有情,而非所謂神秘之神道類,不過人格偉大,智慧圓滿,道德超拔,慈悲深厚之一人,故雖涅槃久遠。尚有極深之印象潛刻于吾人心中而不泯,足爲有志士之標率也。且從其智慧、道德、慈悲心中所流出之言論及其行爲之紀載,于是乎有精深博洽經律論之叁藏教法,與同時受佛化及繼續相傳近叁千年而不斷之徒衆,解脫人生之痛苦,得其真正樂趣者,已非算數之所知。若斯人格在人類曆史上,可謂空前絕後,吾人安得不紀念之!
二、釋迦牟尼佛能發見宇宙人生之真理,爲有知識者所讴歌而羨慕。夫宇宙人生之真理,不過由佛發見而已,非謂未經佛陀發見以前原無真理也。譬如科學家之發見一事一物之定律,而此定律之真理本有。但宇宙間之最可貴者,則爲創始發見力耳;世之沈銳之思想者,往往能發見一事已不易易,而況釋迦牟尼佛于全宇宙之萬事萬法之本來如是之真理,悉能一一圓滿見之,且以名句文之屈曲音聲,而組成有條不紊之教義,顯示所诠之一切真境,俾得人人能與佛之智慧、佛之覺悟、佛之所證境之分齊相埒,此又爲人之應所紀念者。
叁、佛之人格、佛之所明之理,既如是偉大而圓滿。在橫的方面言、有普遍之空間性,所以釋迦牟尼佛本生于印度,而其教非僅限囿乎印度,即如中國、日本、錫蘭、暹邏、東亞半球皆有佛教,挽近浸淫而灌輸乎歐美,則佛教幾遍于全球矣。在豎的方面言、有永久之時間性,故佛相傳至今將近叁千年之久,其間雖不無變化,到今日依然有怒潮初漲之勢。佛教之所以于時間、空間而放現如斯之光彩者,其原因在釋迦牟尼佛之人格之偉大與涅而不淄之真理;尤藉其徒衆能一心負傳播佛法之使命,而以全部佛法打入于全人類之心中,雖不使全社會之人人皆起自心之覺悟,要之其已受、當受、將受佛教之利益,自不待言。故吾人于今日而紀念之,亦屬分內之事。四、釋迦牟尼佛偉大人格之産生曆史,爲有價值之研究。然在此應鄭重考慮:譬如一宗教家或其他偉人之産生,則必從其人類文化史上、或所處之地位與時代,以及人種民族、天然環境、家氏血統、生平師友之各種關系而研究之,或有從其個性而考察之。而一般之學者大概依據第一種方法入手,而我以爲從其特殊個性下手,較爲適當。蓋一地方、一時代、或一種境遇及師友等,皆能發生多種差別因緣與關系,至于徹底之原因,則無馬迹可覓,從特殊個性而求得之,較爲可恃也。譬如中國周代所産生之孔子一偉人,若在其時代以及各種之任何環境上而推其所以成孔子者,未免轶失其真相矣;因孔子雖不無受時代環境之影響,然其天然之特殊個性尤爲重要。釋迦牟尼佛之産生印度,而能成其爲釋迦牟尼佛,蓋亦因其天然之特殊個性。若明乎此,則能尋到曆史上之偉人,較有把握。
申言之、若專從人類曆史學上研究,在此人類不外從其遺傳學上著手,先推考其父母兩系之血統,于種族、于環境各種條件悉圓滿而優美,于是才能産生偉大之人物。但人類種族非憑空而有,所以複從人類在曆史上推度之,距今五六千年之前野蠻人,而再考察乃至過去一百萬年前之初民,知其展轉推演而成後世之遺傳性。然人類乃由生物演進而成者,複自四五萬年前推求生物之原始,然此乃爲研究生物史之學者所研究也。蓋生物由地球而生成,于是而有研究地質史學者,而地球又不無與天文發生關系,于是有研究天體史學者,因地球爲繞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故也。而太陽之體量雖大而廣,若從幾千萬萬年而揣度,仍屬有限量而窮盡焉,再由是上溯,魍魉逐影,靡所止境。本來目的乃爲研究人類偉人之所以成爲偉人者之一焦點,因牽涉從其關系之人類,而生物、而地球、而太陽系,然雖窮至,無論如何終不能獲其所欲達到之目的,何也?蓋所研究之偉人,仍不越乎有生命之一物,寢假而從其各種環境而體察,如地球等;而地球已超乎生物界限之有生命物,又何能知夫成功偉人之所以也?且以此種眼光去考據,非特不能鈎引其所以然,抑且唐捐其原來所要討論之問題,由此可以證明各種科學從別方下手,而研究産生偉大人格之原因,到底不能得其美滿之結果。
故余謂研究一時代偉大人格産生之原因,須從其天然之特殊個性而下手,說明世界上之宗教家、哲學家乃至大學悟者之所以産生,則必有賴乎佛學。佛學謂、宇宙之各個有情,即有其各個之特殊個性,同時、亦涵蓄每人所占有之時間性、空間性、同類性、異類性之各種關系,即業之勢力。作用是業,即能連絡各種條件,時間、同異而與個人發生關系之要素者也。雖各種條件悉能完備,若無特殊個性之本因,亦不能綜合而成其個體矣。本因爲何?據常人謂之一條生命之流,每一有情各具此一條生命流,亦可謂之業識之流。識、即知識,亦即心理活動也。夫業于識上,而即成其生命之流,此無起原無終結之生命流,乃隨業力而與時間之發生關系者,即表現個人之果體矣。此識雖無始終,而念念交換變動,所謂生滅不停如瀑流者是也,佛學謂之阿賴耶識。知夫此、斯可以與之言偉大人格之所以産生矣。爲何而成大人欤?蓋一切有情雖各具有阿賴耶識,即所謂一條生命之流,而其各各業力之相殊,所以同是人類而智愚賢不肖之個性不齊,皆因各個自分業識之流之阿賴耶在,釋迦牟尼佛即發見阿賴耶識之探險家。
釋迦牟尼佛之所以獲得大覺悟者,亦即由發見此賴耶、轉換其偉大人格之一總體。然賴耶究爲何物耶?梵語阿賴耶,華言爲藏。所謂藏者,內中完備種種功能也。極光明者,至優美者,所謂清淨善無漏種,藏而有之。不優美者,有瑕疵者,所謂染汙惡有漏種子,亦藏而有之。佛之所以爲佛,乃經過自覺心上所起之定慧作用,將惡有漏種子鏟除、而引發本有移植新生無漏清淨種子,以至于圓滿也。然此非經叁大阿僧祇劫之長時,與堅固不退之意志,耐勞忍苦之行願,不能達到目的。釋迦牟尼佛之有此偉大之個性與偉大之人格,實爲人類有史所未有,此尤爲吾人不可不紀念者。雖然有上面如許理由,釋迦牟尼佛應爲吾人所紀念者,決非讴歌以往,眷戀古佛屍骸。尤其是啓吾人本身之覺悟,鑄成個己偉大之人格,與釋迦牟尼佛等。因佛陀所發見之生命之流,非佛獨具,而各個有情無不具有一條生命之流,亦即每人皆具自覺心,皆有成佛之可能性也。吾人既具本有清淨之無盡藏,安可擲棄而不顧?故須趨向于光明大道,將心中之無價寶維持不失,時時而發展而擴充,至無終盡之時期,成辦至大之事業,而能與釋迦牟尼佛偉大人格相埒,則今日庶乎成其爲釋迦牟尼佛有意義之紀念會,亦可謂真能認識釋迦牟尼佛者矣。(默如記)(見海刊十一卷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