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具備這叁種心—恥心、畏心和勇心,那麼一旦發現犯了過失,就能夠立即改正;就像是春天的冰塊遇到了陽光,還須憂慮它不會融化掉嗎?
然而一般人的過失,有從犯過的事實本身上戒除的,有從認識其中的道理而改正的,也有從心念上來改正的;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不一樣,因此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有所不同。
譬如以前殺害生命,現在戒除不再殺了;以前發怒罵人,現在也都戒除不再發怒了;這是就所犯的事情而將它改掉。
但是這只是從外在來勉強約束,會比從根本上自然改正還要難上百倍;而且犯過的根源仍然存在,東邊勉強把它消滅後,西邊卻又冒了出來,實在不是徹底掃除幹淨的方法。
善于改過的人,在還沒有禁止他去做某種事情之前,就應該先了解不可以做的道理。譬如過失在于殺害生命,就應該想到:上天有好生之德,所有的動物都愛戀自己的生命,如果殺它來滋養自己的身體,怎麼能夠心安呢?
而且當它被殺時,既已受到宰割,在尚未斷氣之前,卻又將它放進鍋鼎中去燒煮,種種的痛苦穿透進入骨髓裏面。
人們爲了滋養自己的身命,各類珍貴肥美的東西擺滿眼前,盡情地享受,卻未曾想到這些美食吃過以後,也都會化成糞渣排出,到最後一切都是空的。實際上蔬菜類的素食菜湯,就已經足夠讓人填飽肚子、供給能量,來養活自己的身命,何必一定要去殺害它們的生命,來折損自己的福報!
還須想到,凡是有血有氣之類,都具有靈性知覺;既然是有靈性知覺,那麼都與我們人類沒有兩樣;就算我們不能夠敬肅地修養到至高的德行,使它們來尊敬我、親近我,怎麼可以天天殺害動物的生命,使它們與我結下冤仇,永無止境地恨我呢?
想到這種道理,每當面對著滿桌的血肉之食時,自然會發出悲傷憐憫之心,不忍再咽食下去。
譬如以前喜歡發脾氣,就應該想到:每個人都會有短處,這在情理上來說,本來就應該加以憐惜、原諒;若有人違反情理而來冒犯我,那是他自己的過失,跟我有何關聯呢?這本來就沒有什麼可怒的。
還要想到,天下沒有自以爲是的英雄豪傑,也沒有怨恨別人的學問;如果所做的事情不能稱心如意,那都是自己的德行修得不好,涵養還是不足,感動人的力量還是不夠呀!
這些都應該自我反省,那麼對于各種外來的毀謗與傷害,都將成爲磨練我們、成就我們的助緣;因此,我們要歡喜地接受這種賜教,還有什麼可以發怒的呢?
再者,聽到別人的毀謗而不發怒,雖然這些壞話說得像火焰薰滿天空,也只不過像癡人般地拿著火把,想要焚燒虛空一樣,最後將會自己熄滅、停止的。
若是聽到毀謗就動了怒氣,雖然費了巧妙的心思,努力爲自己辯護,那就像春天的蠶兒吐絲作繭一樣,只會將自己纏縛住。所以,發怒不但對自身沒有好處,而且還會有害處。
至于其他的種種過失和罪惡,都應當要依據客觀的道理來認真思考。這種道理若是能夠明白,過失自然就會停止,不會再去違犯。
怎樣叫做從心地上來改過呢?
人們所犯下的過失,其項目雖然有千種之多,但都是從心裏造作出來的;如果能夠不起心動念,過失將從哪裏産生出來呢?
一個追求學問的讀書人,對于愛好美色、喜得浮名、貪愛財物、喜歡發怒等種種過失,不必一項一項地去尋找改過的方法,只要能夠一心一意地發善心、做好事,時時觀照自己的心思,等正大光明的心念湧現,那麼自然就不會被偏邪的惡念所沾染。這就好像炎熱的太陽,在空中普照著大地,所有的妖怪自然就會隱藏、消失,這是改過最精誠專一的真正妙訣。
人的過失是由心所造作的,所以也應當從心地上來改正;就如同要斬除毒樹,必須直接砍斷它的根,不讓它再度發芽,何必一枝一枝地去砍伐,一葉一葉地去摘除。
大抵最高明的改過方法,是從修心下工夫,當下就可以使心地清淨;每當心裏剛動了個壞念頭時,就能夠立刻覺察到,然後馬上讓這種念頭消失,過失自然不會再産生。
如果做不到這種境界,就必須明了其中的道理,以便將壞念頭打發。若再辦不到,那就只好隨著惡事將犯時,以強製的方式來禁止自己犯過。
如果能以上乘的治心工夫,並且兼用明理與禁止兩種較下乘方式,來約束自己的念頭,這也不失是個好方法;若只是執著于下乘方式,而不知道用上乘的方法,那實在是太愚笨了。
但是發願要改過,也是須要助緣,在明處須有良師益友從旁提醒;在暗的方面,必須要有鬼神來作證明。只要能夠以真誠懇切的態度,一心一意地忏悔以往所造作的過失,如此日夜施行,毫不怠惰,那麼經過一星期、兩星期,一直到一個月、兩個月、叁個月之後,必定就會産生效果。
【改過須發願,也要有助力,明裏頭,要有益友來提醒呀!來提醒。暗裏頭,要有鬼神做證明呀!做證明。還要一心一意虔誠的忏悔呀!虔誠的忏悔。】
到了這個階段,或者會感覺到精神舒適,心境開闊;或者感覺到智慧突然大開,一聞千悟;或者處在煩瑣忙碌之中,卻能夠觸類旁通,順利完成;或者遇到以前的怨家仇人,卻能將嗔恨轉化,心生歡喜;或者夢到吐出因過去造作的惡業,所形成的汙穢黑物,而頓生清涼;或者夢見古聖先賢來幫助接引,前程光明;或者夢到在太空中飛行漫步,自在逍遙;或者夢見各類莊嚴的旗幟,以及用珍貴的珠寶所裝飾的傘蓋。
像這些殊勝的情況,都是過失消除、罪業滅去的象征!但不可以因此執著在這些境界中,自以爲程度很高而畫地自限,不再努力求進步。
從前春秋時代,衛國的賢大夫蘧伯玉,在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時時反省、覺察以往的過失,而完全地改正過來。到了二十一歲,知道以前的過失尚未完全改掉;及至二十二歲,回頭檢點二十一歲時的自己,就如同身處夢中一般,還會糊裏糊塗地犯過。這樣一年又一年地逐步改正過失,直到五十歲那年,還察知過去四十九年尚存的過失。古人對于改過之學的學習態度,就是這麼認真、嚴格。
【蘧伯玉呀賢大夫,二十歲時就覺悟,時時反省己過失,年年檢討再檢討;總覺得,自己改過的工夫不徹底呀,不徹底!所以說,改過的學問須講究呀,須講究!】
像我們這種庸碌的凡夫所犯的過失,就像是刺猬身上的毛一般,叢集于一身,但回想以前所做過的事情,卻常會像是看不到有什麼過失一樣;這實在是由于太過粗心大意,不曉得要仔細去省察,眼睛像是長了翳病一般,看不清楚自己的過失呀!
但是,一個人如果過失、罪惡較爲深重,也會出現征兆,以作檢驗:
有的心思封閉、精神昏沈,所交付的事情轉身就忘記;有的雖然沒有什麼可以煩惱的事,卻常現出一副煩惱相;有的遇到品德高尚的人,卻顯出難爲情、見不得人的樣子,提不起精神;有的聽到聖賢之道,心裏卻不歡喜;有的在布施恩惠給別人時,反而招致對方的埋怨;有的夜裏夢見一些顛顛倒倒的惡夢,甚至經常語無倫次,失去了正常的模樣。這些都是因爲過去造作罪孽,所應現出來的表征。
如果一出現與此類似的情況,就應該振作精神,舍棄過去不好的思想行爲,力圖開辟嶄新而正確的人生大道,希望你不要耽誤自己的前程。
第叁篇 積善之方
上一篇所講,改過的種種方法,能夠把今生的過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會變成壞命了;但是還不能把壞命變成好命。因爲這一生雖然不犯過失造罪孽,但是前世有沒有犯過失,造罪孽,卻不知道,若是前世已經犯,這一世雖然不再犯;但是前世所犯的罪過,還是要受報應。那麼要怎麼樣做才能使壞命轉成好命呢?這不但要改過,還要積善、積德,才可以把前世所造的罪孽消去。善事積多了,自然能轉壞命成好命,並且可以證明它的效驗!
【中國積德第一人,就數山東孔聖人,世代子孫都不衰呀!都不衰,七十叁代孔德成呀!孔德成。】
易經上說:積善的家庭,一定會有很多福份喜慶的事。例如,從前姓嚴的人家,要把他的女兒,許配給孔子的父親;就將孔家所作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提出來;覺得孔家祖先所積的德,多而且長久;所以預知孔家的子孫,將來必定會大發。後來果然生出了孔子。還有,孔子稱贊舜的孝,是不平凡的孝順,孔子說:像舜這樣的大孝,不但祖先要享受他的祭祀;並且他的世世代代子孫可以保住他的福德,不會敗落。春秋時代的陳國,就是舜傳下來的子孫,足以證明舜的後代興發得相當長久。這都是非常確實的說法啊!
現在我再以過去發生真實的事情,來證明積善的功德。有一位做過少師的人,姓楊名榮,是福建省建甯人。他家世代是以擺渡爲生。有一次,雨下得太久,溪水滿漲,水勢洶湧橫沖直撞,把民房都沖失了,被淹死的人順著水勢一直流下來。別的船都去撈取水中漂來的各種財貨,只有少師的曾祖父和祖父,專門去救水裏漂來的災民,而財物一件都不撈,鄉人都偷笑他們是傻瓜。等到少師的父親出生後,家道也漸漸的寬裕了。有一位神仙化做道士的模樣,向少師的父親說:你的祖父和父親,都積了許多陰功,所生的子孫應該發達做大官。可以將你的父親葬在某一個地方。少師的父親聽了,就照道士所指定的地方,把他的祖父和父親葬下。這座墳,就是現在大家所知道的白兔墳。後來少師出生了,到了二十歲就中了進士。一直做官,做到叁公裏面的少師。皇帝還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與少師一樣的官位。而且少師的後代子孫,都非常興旺,一直到現在還有許多賢能之士。
【楊少師呀!楊少師,祖父曾祖積陰德呀!積陰德;大水來了只救人,財物一概都不取,旁人笑伊是傻瓜,誰知傻瓜享大福呀!享大福!】
浙江甯波人楊自懲,起初在縣衙做書辦,心地非常厚道;而且守法公平,做事公正;當時的縣官,爲人嚴厲方正,有一次偶然打了一個囚犯,一直打到血流到地上,縣官還是不息怒;楊自懲就跪下,替囚犯向縣官求情,請縣官寬諒那個囚犯。縣官…
《了凡四訓白話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