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來廈門之感想

  來廈門之感想

  ──十五年十月在廈門南普陀寺講──

  太虛此次由星洲返滬,經過廈門,因南普陀爲名勝之區,地方信士亦多,故抱參學的觀念來此。今承各團體及佛界同胞聚集一堂,得與勝會,非常欣幸!雖是無何可說,但對之頓使發生叁種感想,今略提出與諸君一談:

  一、因地感想:廈門、于中國向謂之大廈國,廈門即是大廈之門戶也。現在中西交通,中國有兩個大門戶:一是廣東香港,一是福建廈門;而香港自開放以來,爲西方生存競爭、物質文明輸入中國之大門戶,雖未嘗不因之使生活豐富,但中國槍炮、輪船、火車,及種種害人殺人之具,亦無不由香港輸入,使我東方民族受種種迫害,得種種不安甯而痛苦的結果。欲去除此種種不安甯之痛苦,須將東方固有的最高尚、最和平的道德文化,從此廈門大門戶輸出,照破西方的黑暗,方奏神效。然所以能如此者,一爲廈門大學新創設國學研究院,一爲南普陀寺已成立之閩南佛學院。蓋近年來中國的少數學者,漸窺得東方偉大性之文化,如考古發見地下之古迹,或察先民之遺籍,推驗到古代偉大民族之精神。然欲重新發皇此精神以應現世之潮流,而喚醒科學萬能之迷夢,廈門大學之新建國學研究院應負此重大之責任。且廈大爲華僑所設,易由南洋以及西洋也。而南普陀之閩南佛學院,爲近時國內各佛學院中之比較良好者,地方信士亦有從之研究者,若能將此佛學精神發揚以漸達南洋,則可普及世界。故廈門爲發揚中華國學、提倡道德文化、輸入西洋之大門戶也。

  二、因教感想:南普陀寺是佛教機關,今天來會者,一部分是佛教徒,其余亦大都與佛教直接間接有因緣關系者。然對于教之感想,蓋有二說:一是隨宜之教,一是大乘之教。這兩種性質,自釋迦牟尼時已有之矣。因地方民族希望不同,隨宜施設,所謂隨順衆生而爲說法。或設人天教理,使作人天業果;或設小乘解脫教理,適應印度外道心理,使進一步得證解脫;若依真正無上正遍知者所證諸法實相之教理,即大乘佛法。此就佛教有兩種性質而言者。在中華佛教,經過六朝至隋、唐時,佛教大盛,在學理思想多屬大乘;然唐後一般信徒往往趨向小乘,對于自己修證切實注意,倡明佛法于社會,則不關心!士大夫信佛者,多出晚年發心,名利心消,但求自身清淨,依從佛法爲歸宿而已!其余一般無學識者,爲求人天福報發心信佛,在當時政治上,確有使人改惡行善之重要關系,而在佛教上,不過一種人天因果而已。以前兩種,一爲人天,一爲小乘,皆非真正大乘佛法也。現在廈門佛教,非疇昔可比,我覺得廈門佛教,很有大乘的氣象,許多青年學子,組織佛教團體,能作種種宣傳佛事,又能兼行種種教育公益事務,藉此宏揚大乘佛法;出家徒衆,除自行修證外,參加宣揚宏化者亦複不少。以此觀之,廈門佛教、不惟不是以上人天、小乘之佛法,實爲真正大乘佛教之真精神也!

  叁、因人感想:佛說法的法會大衆,自帝王以至苦力之種種人衆皆有,且種種靈獸奇鳥及非人類等亦參與其會。中國向來舊習,以佛法但爲出家人的,其余皆非佛法中人,豈不謬甚!原來佛法爲一切大衆公有,非出家獨有,今天來會大衆,非惟出家一部,即士、農、工、商,男、女、老、幼,以及其他民族宗教之徒亦歡聚一堂,以此推想當時佛說法時的大衆,恍然複現于今日矣。可見佛法已成社會化,而將原有大乘佛法,恢複如初,足爲佛法前途之光明也。

  上來叁種感想,歸納言之,東方道德文化,必有複興之機會。一面倡明佛理,使人人了解真實意義,然後將佛教大乘真義,普及世界,使佛化成社會化。一面將佛法真正救世利人的事業,實行做出。近來中國內亂,無歲無之,戰爭相續,兵匪相攘,十五年來仍無休息之希望,天災、人禍、慘之極矣!故我們須一方面本佛慈悲濟世利人之心,認爲自己之責任,將災區難民竭力救濟;一方面將大乘佛法真理,發揚光大,普及社會,使一般人民自心覺悟苦痛之根本,從自心根本解決,如此乃真爲學佛之人也。(達如記)(見海刊七卷十一期)

  (附注) 原題“在南普陀歡迎會講”,今改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