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欲求人類之真幸福須“止惡修善”

  欲求人類之真幸福須“止惡修善”

  ──十五年九月在福州會館講──

  太虛此來頭一天,即到貴會館,共叨擾數天,今日又承各位歡迎,好似舊地重遊,格外有一種深厚之意味。而對于各位,又不禁有一種很有情的心理。

  講到佛法,本無可說,即有言說,亦不過隨緣而說。今因貴會館之“福州”兩字,遂聯想到凡屬世界上之人類,無非爲求幸福而已;講佛法亦在使人求得幸福,並希望一州一省一國一世界,均成爲有幸福之州省國家世界,人人均成爲享幸福之人耳。中國古來有一名詞,曰神州,佛稱此土曰南瞻部洲,再大而言之,稱曰四大部洲。現今地理家分吾人所居之地球爲五大洲,可見國或世界,同可以州名之。我們爲國民或世界人類造幸福,均可謂之使國及世界成爲有幸福之“福州”。故“福州”實爲世界人類之所共同希望和要求的。而西洋有一派人生哲學家之主張,“求最大多數之最大幸福”,爲人生目的,亦本乎此意也。

  但世人或爲家庭、或爲社會、或爲世界以求幸福,其目的大多相同。不過求幸福之道,往往不能深知,而常因錯誤而發生許多苦痛。如今日世界之列強,爲求己國己族之幸福,而恒不顧他國他族之幸福,壓迫之、殘殺之、毫無憐惜。又如中國近年來之軍閥,爲達求私人野心上最大之幸福,彼此殘殺,迄無甯歲。彼輩雖欲求幸福,而結果反得其禍,故吾人當明求幸福之正道。

  依佛法講,要求幸福,並不從搶奪殘殺而來,乃要人修善求福。所以佛法最注重是要人“止惡修善”。能照此四字作去,世界自可太平無事。蓋人類之根本要義,是在保存其生命,故保全生命是人心爲善之根本。唯須推己及人,使世界人類均能互相保存生命;凡屬損他人生命之事,絕不去作。如此、在儒家謂之爲仁心,在佛家謂之爲慈悲。以有仁心和慈悲之人,世界人類幸福,始能成就。

  諸位都是福州人,可以說都是具有善根福德之人。若將善根福德,推之一省一國一世界,必盡成有幸福之樂土矣。現在諸位,雖在海外經商,而心目中必時時眷念祖國,思將自己之智巧財力盡量以救濟。但徒恃智巧財力以救中國,恐不成功;因真要救國救世,必須先有一種根本之道德,以求得人類有了共同相安之生存,然後方有真正之幸福。所以佛法要人“止惡修善”,第一是使世人均知道宇宙含靈,鹹同佛性,都與自己是如一的;明乎此,斷無有自己願意殺害自己者,而相殺害之事乃可休止。故佛法之叁皈五戒中,第一條即是不殺生。如殺生,則對于仁心有虧,不能止惡。須視衆生之苦樂,若自己也苦樂,如是、則與佛說之慈悲相合矣。

  平常許多人,一見佛法很高深,便作望洋興歎之感;而不知佛法即是人生安穩之寄托處,極切實而不空泛,只須守持五戒中之不殺,則人類立刻減少無限糾紛,得到無限幸福。欲救今日亂爭之世界,唯在止殺。而止殺之訓,佛言最詳,人但遵行,便得利益。如此看來,佛法與人生並不疏闊,而隨時隨地,均有密切之關系。故太虛與諸位最後申言,佛法以“戒殺爲首,慈悲爲本”!此八字願諸位努力提倡,則他日之世界,必真成爲共享和平幸福之福州矣。(甯達蘊記)(見海刊七卷十期)

  

✿ 继续阅读 ▪ 在廈門日光岩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