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之名義
──十五年六月在北京彌勒院講──
唯識之理,廣博無量,非略談所能盡;今但就唯識二字之名義一談:
雲何名識?即今日俗語所雲知識。如何名唯?乃單獨義。連合唯識二字,可雲獨有知識而無他物。
但知識有能、所之兩方:能知識者有八種識,如眼能知識色,是名眼識。耳能知識聲,是名耳識。鼻能知識香,是名鼻識。舌能知識味,是名舌識,身能知識冷熱粗細等觸,是名身識。然前五識各能知識自變自緣之特別境,不能兼知識他識所知識之境,至第六意,如一閣之總理,則能兼知識前五識所能知識及不能知識之一切諸境。又如吾人睡眠時,眼、耳等前五識皆停止不起作用,傥猶有種種之夢生起,即知是第六意識之作用。至于睡最熟時,夢亦無有,則前六識皆無。但偶有蟲咬或蚊刺時,即時身起盲動,用手搔爬,應知是乃尚有第七末那識執著有我故也。末那譯雲意,與第六意識不同,亦雲意根。既有能執我之第七識,亦應有所執我之第八阿賴耶識,此譯雲藏。藏有叁義:一者、含藏一切法之種子,謂之能藏。二者、爲一切法之所藏隱者,謂之所藏。叁者、爲第七識執之爲我,謂之我愛執藏。
所知識者,共有六塵境界,謂眼識所知識者名曰色塵,耳識所知識者名曰聲塵,鼻識所知識者名曰香塵,舌識所知識者名曰味塵,身識所知識者名曰觸塵,意識所知識者名曰法塵。至第七末那識所知識者,即第八賴耶識,但第八是識,而第七妄執爲我,是爲錯謬知識。至第八所知識者,即前七識之種子及根身,世界之本質。又吾人所認爲根身、世界者,即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則應知世間萬事萬物,皆無實體,不過識所知識而已。然有一疑問:謂若外境皆是識所知識,今試于北京欲知識一泰山,何以不能?此則宜知前六識不能獨立成其知識,尚須依托別識所變之本質以成其自識之知識;此別識所變之本質,即第八識之相分。凡識皆可略分爲二部分:
一、能知識之作用,謂之見分。二、所知識之相狀,謂之相分。二十二日午後。(大圓記)(見海刊七卷八期)
(附注)原題“在彌勒院說法”,今依義改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