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奈良說到佛法之本源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奈良興福寺講──
奈良、爲日本古文化之中心點,而在座諸君,都系各宗長老,以太虛之淺學,何敢在諸君前饒舌?蓋奈良爲日本佛化之發祥地,吾人借境生情,而推征原始佛教之思想勃生。蓋諸佛爲何而說經欤?菩薩以何而造論欤?夫原始佛教,曰苦、曰集、曰滅、曰道、斯四聖谛,爲根本*輪。經雲:“所謂苦,逼迫性。所謂集,招感性。所謂道,可修性。所謂滅,可證性”。苦爲逼迫而厭苦欣樂,人之恒情,然倒行逆施之苦惱衆生,以苦而爲樂。經又雲:“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道,汝應修。此是滅,汝應證”。蓋知苦必斷集,慕滅必修道,四聖谛中唯此道爲關要,故佛說叁十七道品法,而令之離苦斷集,人間世始有究竟出苦法門。佛說此四聖谛時,正在波羅奈國之鹿野園;而奈良多鹿,今日與諸君聚談,不禁聯想到我佛昔日之鹿苑法會。鄙人此次到貴國,參觀各地,覺得奈良爲東亞佛法之源泉。更以法相、叁論各宗之根本道場,均在奈良,吾人以大乘佛法之教義推之,所謂境行果叁,括之殊盡,爲學之始,在明所觀境,由境起行,由行證果。大乘各宗,詳于境者,不外乎叁論、法相,叁論宗遮破一切,而法相宗則建設一切,一破一立,不落有無;故談大乘佛法,必先以叁論、法相爲根本。明境之後,當繼之以行,所修法行,莫尚律宗,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自他兩利,惟律宗之叁聚戒具之。
叁宗之根本道場,均在奈良,故奈良是日本佛教之發祥地。然于大乘之無上果法言之,則莫善乎華嚴,一部華嚴經,無一字一句不是顯佛功德莊嚴之圓圓果海者。奈良東大寺,爲日本華嚴宗初祖所興道場,由此種種推征,則奈良于佛法中位置之重要,更不待言。
由叁論、法相以明境,大乘律宗以起行,華嚴以明果,境行果叁法爲一佛法藏之大綱,奈良佛教兼而有之,洵大觀也。
日本佛教,表面上是與中國一致,而于施設上則與中國異。日本佛教是政教一致,神佛一致,然此皆爲應用上之方便,克實的考究,吾望全日本都以奈良之大乘各宗爲准繩,則與佛法之真,庶幾日近!(滿智記)(見海刊六卷十二期)(附注) 原題“奈良興福寺之演講辭”,今改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