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裏蘭卡佛教史
作者:王作九
南傳上座部佛教之一。相傳公元前3世紀,爲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等所傳入。由于其經典都用巴語傳承,故近代又常稱其爲巴利語系佛教。
曆史及教派演化
爲迎請摩哂陀到斯裏蘭卡傳教,國王提婆南毗耶·商沙曾在首都阿努拉達普拉興建“大寺”。當時,這是上座部佛教的唯一中心。摩哂陀在此創建了大寺派。公元前28年,伐多伽摩尼·阿巴耶王再度嗣位,爲報答摩诃帝沙長老在他流亡期間給予的幫助,特在無畏山新建一認寺廟,作爲摩诃帝沙的傳教據點,摩诃帝沙遂與印度僧人法喜同建無畏山寺派(又名法喜派)。4世紀時,薩伽利長老又于祗多林寺創建祗多林寺派,亦稱南寺派。約在5世紀前期,上述叁派並行。6世紀末阿合唱團普提王統治時期,由于王室對大寺派的扶植,使一度瀕于衰亡的大寺派的勢力理度複興,蓁兩派均隸屬于大寺派。
7世紀初,達多優婆帝沙一世及其繼承者伽葉二世統治時期,適值玄奘遊學印度。玄奘根據在南印度的聽聞,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述了當時斯裏蘭卡國王不信佛法,破壞佛像、寺塔,有300多名高僧逃往印度等情事。根據中國史籍記載,8世紀上半葉,斯裏蘭卡曾一度崇奉大乘,密教尤盛。當時赴華的印度密教高僧金剛智曾在斯裏蘭卡弘傳密法;其弟子不空也在斯裏蘭卡從他和普賢阿阇梨等學習密法。密教不但受到王室的支持,在民間也普遍流行。10世紀以後,上座部佛教在斯裏蘭卡已奄奄一息,連舉行正式佛事儀式所需的額定比丘數也難以湊足。
11世紀下半葉,維阇耶巴忽王即位,遣使去緬甸,迎請精通叁藏的持戒高僧來斯裏蘭卡重建上座部佛教。此後,其他派別才銷聲匿迹。但由于內憂外患頻仍,從12世紀末到13世紀中,斯裏蘭卡王位時爲外族占據,首都被毀,佛教也連同受到破壞。直到1395年維阇羅巴忽二世時,僧王達摩揭谛二世主持召開佛教教團會議,上座部佛教才再次出現新局面。但是,1506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入侵,他們在推行基督教的同時,打擊佛教,很多寺廟被毀,僧徒被迫改宗。1592年即位的維摩羅達磨蘇裏耶王不得不先後兩次迎請緬甸佛教長老來斯裏蘭卡複興上座部佛教。嗣後繼位的室利維阇耶羅阇辛哈王又人緬甸的北古、阿拉幹和暹羅(今泰國)的阿尤恰迎請佛法。暹羅送來了斯裏蘭卡所沒有的佛典、佛像,派遣了很多長老前來授戒,使上座部佛教逐漸得到複興。
斯裏蘭卡上座部佛教借緬甸和暹羅之力得以複興後,分爲叁派:①羅曼那派,即11世紀從緬甸迎請的佛教長老所建的系統。②暹羅派,也稱優婆哩派,爲18世紀從暹羅迎請的系統。③阿摩羅普羅派,爲一部分斯裏蘭卡在家佛教徒因社會地位較低,本國僧人不願給予授戒而于1802年去緬甸的羅摩羅睺羅從當地長老受戒後返回的系統。叁派在教理上無甚相違,但戒律稍有不同,因此和睦相處,直至今日。
19世紀末,斯裏蘭卡掀起了佛教改革和複興運動。1880年,美國的奧爾考特少校和俄國的勃拉瓦斯基夫人首先在科倫坡建立了神智學會,推動佛教的複興。達磨波羅繼又在印度創立摩诃菩提會,發掘的保護佛教遺迹,編纂佛典,出版刊物,在國內外宣傳佛教,建立分支,使摩诃菩提會的活動成爲一個廣泛的佛教複興運動。1945年,斯裏蘭卡獨立後,政府把複興佛教看作恢複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建立了具有世俗性質的各種佛教社團,創辦佛教大學,編輯出版《佛教百科全書》。斯裏蘭卡人口中約有74%是僧伽羅人,而僧伽羅人中佛教徒約占94%;全國有寺廟5600余所,僧侶約2萬人。
典籍
上座部佛典原不成文。在佛教傳入斯裏蘭卡200年後,才開始將口誦相傳的佛典用文字記錄下來。現存的斯裏蘭卡上座部典籍由律、經、論叁藏及叁藏注疏和藏外典籍組成。5世紀上半葉,印度比丘覺音到斯裏蘭卡,將上座部佛教叁藏的僧伽羅文注釋改寫成巴利文並詳加疏解,又寫了《清淨道論》,論述大寺派所傳上座部教義的綱要。
中斯佛教交流
開始于4世紀。據《梁書》記載,當時師子國(今斯裏蘭卡)得悉東晉孝武帝崇奉佛教,特派遣沙門昙摩渡海送來玉佛,于義熙二年(406)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義熙六年,中國法顯從印度去斯裏蘭卡,參拜了無畏山寺、大寺和佛牙寺等,在斯裏蘭卡住了兩年,帶回很多佛經。當時,斯裏蘭卡也有一些僧人到中國弘法和參加譯經事業。南朝宋元嘉六年(429),舶主竺難提從師子國帶比丘尼8人到宋都,住影福寺,元嘉十年有鐵薩羅等11人到中國傳比丘尼戒,當時僧衆特爲之建鐵薩羅寺。在南北朝以至隋唐時期,雙方交往不絕。7世紀中葉,中國往師子國瞻禮佛牙,佛迹的人逐漸增多,其中知名的有義朗、明遠、窺沖、智行、慧琰、智弘、無行、僧哲等等,玄遊還在師子國出家。
8世紀初,金剛智赴華時曾在師子國滯留,師子國人不空拜他爲師,並隨侍入唐弘法。以後不空又率弟子含光、慧 等去師子國學習密法。在不空返華時,國王曾贈送佛教法器和藥物等。含光返國後譯出儀軌兩部,並在五臺山金閣寺創建密教灌頂道場。至宋代,師子國僧衆到中國的仍然不少。
16世紀以後,斯裏蘭卡先後淪爲葡、荷、英的殖民地,中國和斯裏蘭卡佛教交往幾乎中斷,直到斯裏蘭卡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兩國佛教徒的傳統友誼又重新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