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家前面要建一個寺院,我捐了一些錢,這樣做對不對?

   問:我家前面要建一個寺院,我捐了一些錢,這樣做對不對?

   答:做這些功德呢,自己發心到位就行了,做完以後就不能再去想這些事了。怎麼才算是“發心到位”呢?就是有恭敬心或者慈悲心。你有恭敬心,那就是供養;你有慈悲心,那就是布施。當時發了這樣一個心,就行了。若是過後再去想這個事,那就說明自己沒有放下,這樣的話,就又造業了。

   做事情之前,自己應該先觀察好。觀察好了、想好了以後而去做的事,過後不要後悔。自己付出了就行了,已經做完的事情,你再去追究有什麼用?再去想有什麼用?既然做功德,就要做圓滿。

   其實,不僅是捐建寺院,一切都可以變成布施或供養。比如給家人財物也可以成爲一種布施。不能認爲“是我的兒子,所以我要給他。”若是這樣想,也是一種私心。“那是我身邊的一個衆生,可憐啊!”有這樣的發心,才算是布施。

   自己所有的付出,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一切都做供養、做布施,就可以了,這樣就不會浪費福報,同時還能積累福報。

   我們也可以享受,也可以做供養。比如我們有新的房子,可以做供養或布施:你身邊的人也是衆生,你提供給他們住處,這就是布施;你可以在家裏設一個佛堂,把家變成壇城,這就是供養。吃東西、穿衣服也是,都可以上供下施。這樣,享受福報的同時又積累了福報,福報就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的福報就相當于一桶水,只是從中取,而不往裏加,有一天會窮盡的。你往外取,也往裏加,它是不會窮盡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