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今生不求回報,來世不求福報

  今生不求回報,來世不求福報

   今生不求回報,來世不求福報,才是真正的布施。現在我們有時候也做一些布施,也去幫助一些人,但是都沒有成爲真正的布施,因爲我們是求回報、求福報的。如果當下他的表現不如你所願,或者過後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心裏就不舒服,開始煩惱了,這說明你做布施的時候、去幫助他人的時候發心不純,是有要求、要回報的,所以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煩惱與痛苦。你真心想做布施,真心想幫助他人,就不要考慮這些,這樣任何時候都是開心的、愉快的,不會有煩惱。即使對方不理解,或是沒有回報,你的心也不會動,因爲你早就有准備。

   大家任何時候都要調整心態。現在我們無論做什麼,最好都能成爲供養或布施。供養和布施有什麼區別呢?向上是供養,向下是布施;以信心是供養,以悲心是布施。大家好好發心,包括給父母、給兒女、給親朋好友、給冤親債主時,都應該發心。若他是個有功德的人,你對他有信心,你最好供養給他;若是他沒有功德,你對他沒有信心,也可以把他視爲需要幫助的衆生,然後去發慈悲心,去布施。他們都是我們的福田,我們應該利用這些機緣,消業積福。

   兒女來要錢了,如果不給,怕自己將來有病了、死了,他們不聞不問;倘若給了,心裏還舍不得——面對兒女心裏都這麼矛盾,更不用說給其他人了。不要這樣!病了是否有人看,死了是否有人管,這是你自己的緣分。“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若你有這個緣分,你有病的時候來幫助你的人,不一定是你的兒女。若是沒有這個緣分,你有再多的兒女也無濟于事,關鍵的時候不會在你身邊。不要執著這些。

   所以,大家不要求回報。若是你心裏有要求,求回報,那是在表面上舍,心裏沒有舍。表面上的舍不是舍,心裏的舍才是真正的舍。真正的舍掉是沒有要求,不求回報的。如果有回報,就如法回向,這樣才能了緣了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