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以身口意叁門修持成佛之因

  以身口意叁門修持成佛之因

   我們無論修什麼法都要有叁個殊勝的攝持: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如果沒有這叁個殊勝的攝持,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成爲解脫之因,成佛之因。

  

   前行發心殊勝,就是發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但很多時候我們是都刻意發的,不是自自然然的。真正要達到究竟圓滿,就要在相續中自然而然有這樣一個心念,有這樣一個願望,不用特意去發。

  

   正行無緣殊勝,就是在聞、思、修的過程中,能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以空性的智慧攝持。有現量的智慧是最好的,若是沒有,最起碼也要有比量的見解,要盡量保持住這種狀態。

  

   後行回向殊勝,回向就是把所積累的功德、善根、福德用在什麼地方,是爲自己用,還是爲衆生用,應該儲存在哪裏。正確的回向就是回向給菩提,回向給衆生。

  

   發心和回向都要具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是爲救度一切衆生,第二個是修持成佛。回向給衆生,成爲衆生成佛的因;或是給自己,成爲自己爲衆生成佛的因,這兩個都可以。發心和回向有兩層含義:一個是以悲心爲一切衆生,另一個是以智慧修持成佛。發心和回向沒有多大的區別。一個是在做功德、善根、福德之前發願,一個是在做功德、善根、福德之後做回向;一個是動機,一個是目標。

  

   正行無緣屬于勝義菩提心,前行發心、後行回向屬于世俗菩提心。但是世俗菩提心也可以有勝義菩提心的攝持。比如說我們回向的時候,回向本身屬于是世俗菩提心,如果能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有勝義菩提心的攝持,能以無我和空性的智慧來攝持的話,回向也可以變成勝義菩提心,也可以成爲出世間一種無漏的功德。

  

   做任何功德、善根、福德都要具有這叁個殊勝。如果沒有這叁個殊勝,在表面上再精進,都不能成爲成佛的因。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大事小事,大功德還是小功德,大善根還是小善根,無論在什麼時候,不僅是在道場或佛堂裏念佛、誦經、做功課,還是做家務或是上班工作,如果有叁個殊勝的攝持,都是成佛的因,將來一定能成佛。若是沒有叁個殊勝的攝持,你表面上所修的善根再大,即使在佛堂念佛、誦經、持咒,統統都不是修行,都是輪回的因,不是成佛的因,最終也不會成佛的。

  

   能不能成佛,就看自己的身口意叁門所做的是不是成佛的因。如果是,將來一定能成佛。如果不是,怎麼能成佛呢?沒有因哪有果?

  

   修行不在表面上,而是在心裏。整個聞思修的過程中,若是沒有把握心態的話,都是在造業,不是純善。自己有沒有真正的修行,有沒有進入修道,以這叁個條件衡量就可以了,這是最標准,最實用的。以這叁個殊勝來要求自己,糾正自己,改變自己,一切一切都能成爲成佛之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