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清淨色前後自類相續而轉。名彼同分色。叁摩地所行影像等色。名意所取色。諸色共相亦有叁種。謂一切色若據方處各別安立。若可宣說方處差別。名初共相。又一切色若清淨。若清淨所取增減相。當知是名第二共相。又即此一切色若觸所觸即便變壞。或以手足塊刀杖等。或由寒熱饑渴蚊虻風日蛇蠍諸觸所觸即便變壞。當知是名第叁共相。若由定地色愛諸業之所生起。名色行色。若不定地色愛諸業之所生起。名欲行色。如是諸色由界差別略有二種。無色界中無如是色。又前所說諸色共相。謂觸所觸即便變壞。如是共相非一切遍。除欲界天遍余一切。欲界天中所有諸色。但有手足塊刀杖等所觸變壞。無有寒熱饑渴等觸之所變壞。由彼天中諸飲食等衆資生具隨欲所生則便成辦。是故于彼雖有饑渴不爲損害。色界諸色無有手足塊刀杖等所觸損壞。亦無余觸之所損壞。若善不善無記身業語業。是名業色。當知是名色業差別。無色諸法亦由五相差別建立。與此相違應知其相。複次略由二種色聚建立諸聚。一不共大種聚。二非不共大種聚。不共大種聚者。謂于此中唯有一類大種可得。非不共大種聚者。謂于此中有二大種或多大種種類可得。又于不共大種聚中。極微已上諸大種合。當知方有相雜不相離。諸大種色無有一處不相離諸大種色。于非不共大種聚中大種極微。如所造色與余大種。當知亦有同一處所不相離者。然彼大種非所造色。互不相依而得轉故。各有功能據別處故。又一處不相離者。謂諸大種及所造色同住一處。如置一箧青黃赤白有光明珠種種光明互不相離。相雜不相離者。所有譬喻如前應知。又若有聚或麻豆等或細沙等。爲諸膠蜜及沙糖等之所攝持。當知此非一處不相離。亦非相雜不相離。但是和合不相離。多聚聚集非一聚相。當知所余是一聚相。又相雜不相離。當知依止一處不相離。此若不爾不應道理
複次由五種相建立有見諸法差別。何等爲五。謂顯色故。形色故。表色故。眼境界故。眼識所緣故。亦由五相建立無見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複次由五種相建立有對諸法差別。何等爲五。一各據別處而安住故。二于余色聚容受往來等業爲障礙故。叁爲手足塊刀杖等所觸便變壞故。四一切皆爲諸清淨色之所取故。五一切皆爲依清淨色識所緣故。亦由五相建立無對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
複次即由五相應知建立無見無對諸法差別。何等爲五。一因緣故。二據處所故。叁顯現故。四無變異故。五所緣故。謂具威德叁摩地俱諸色勝解。當知是名無見無對色生因緣。彼既生已處所可得。是故名色。雖不與彼十有色處自相相應。然得似彼自性顯現。于余色聚容受往來等業非障礙住。又非一切清淨之色及依彼識。所取境界。亦非所緣。是故說名無見無對。手足等觸不能損壞。是故說名無有變異。又根本定名具威德叁摩地。此色是彼所緣非余。譬如非一切心皆能變化。若所有心具大威德方能成辦。非所余心此亦如是。要具威德極靜定心。方能爲緣生此無見無對諸色。此如化色亦非不具大威德心及不定心所緣境界。但是彼心所緣境界。是名與上五相相違當知建立無見無對諸法差別
複次由五相故建立有漏諸法差別。何等爲五。謂由事故。隨眠故。相應故。所緣故。生起故。雲何有漏法事。謂清淨內色。及彼相依不相依外色。若諸染汙心心所。若善無記心心所等。此有漏事。隨其所應由余四相說名有漏。謂隨眠故。相應故。所緣故。生起故。若于清淨諸色。及于如前所說一切心心所中。煩惱種子未害未斷。說名隨眠亦名粗重。若彼乃至未無余斷。當知一切由隨眠故說名有漏。若諸染汙心心所。由相應故說名有漏。若諸有事。若現量所行。若有漏所生增上所起。如是一切漏所緣故名爲有漏。此中現在名爲有事。過去未來名非有事。若依清淨色識所行名現量所行。若余所行當知名非現量所行。若內諸處增上生起一切外處。名有漏所生增上所起。唯彼所緣當知有漏。所以者何。若緣去來起諸煩惱。過去未來非有事故。不由所緣說名有漏。若現在事非現量所行。如清淨色及一切染汙善無記心心所。彼亦非煩惱所緣故。說名有漏。但由自分別所起相起諸煩惱。非彼諸法。爲此分明所行境故。由生起故成有漏者。謂諸隨眠未永斷故。順煩惱境現在前故。于彼現起不如理作意故。由此因緣諸所有法正生已生或複當生。如是一切由生起故說名有漏。又從一切不善煩惱諸異熟果及異熟果增上所引外事生起。如是一切亦生起故說名有漏。又由無記色無色系一切煩惱于彼續生。彼所續生亦生起故說名有漏。如是名爲由五相故建立有漏諸法差別。謂由事故。隨眠故。相應故。所緣故。生起故
複次由五相故建立無漏諸法差別。何等爲五。一有諸法離諸纏故說名無漏。謂一切善無記心心所所依所緣諸色。及善無記諸心心所。二有諸法隨眠斷故說名無漏。謂已永斷見修所斷一切煩惱所有諸善。及一分無記造色若諸無記若世間善諸心心所。叁有諸法由斷滅故說名無漏。謂一切染汙心心所彼不轉故說名無漏。由彼不轉顯了涅槃。即此涅槃說名無漏。四有諸法是見所斷斷對治故。自性解脫故。說名無漏。謂一切見道。五有諸法是修所斷斷對治故。自性相續解脫故。謂出世間一切修道及無學道。當知是名由五相故建立無漏諸法差別
複次由五相故建立有诤諸法差別。何等爲五。謂由事故。因緣故。自性故。助伴故。等起故。此中五取蘊名有诤法事。若愛味染著愛味耽嗜。名诤因緣。若無常性苦性變壞法性。名有诤自性。即于此诤無智愚癡。名诤助伴。由此因緣五黑品轉。名爲等起謂鬥訟違诤。耽著諸欲諸見所生。或余種類。是初黑品。若隨所有諸煩惱纏無有羞恥。多安住性。是第二黑品。若有沙門或婆羅門。違逆正道。所欲苦行及余信解。自餓投火墜高岩等。是第叁黑品。若有現行身語及意一切惡行。是第四黑品。欣樂後有。是第五黑品。此中最初由生怨恨發憤心故。不安隱住。第二由諸煩惱內燒然故。不安隱住。第叁由自誓願虛受劬勞無義苦故。不安隱住。第四生惡趣故。不安隱住。第五生老死等衆苦合故。不安隱住。此中五取蘊有诤事與诤自性及彼因緣助伴等起。共相依故名有诤法。又由五相建立無诤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此中五無取蘊無诤事。由诤自性及彼因緣助伴等起于彼法中不可得故。名無诤法。
複次由五相故建立有染諸法差別。何等爲五。謂事故因緣故等。如前廣說五相差別。此中事者。謂即五有取蘊。因緣者。謂即此中喜樂愛味諸因緣法。自性者。謂此爲緣生起喜樂愛味所攝。助伴者。謂于愛味所有貪著。等起者。謂五黑品。如前應知。五取蘊事。由與有染及彼因緣乃至等起共相依故。說名有染。又由五相建立無染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如前無诤隨應當說
複次由五相故應知建立依止耽嗜諸法差別。何等爲五。謂事故因緣故等。如前廣說。此中事者。謂欲界系諸五取蘊。因緣者。謂順欲貪五種妙欲。自性者。謂貪嗜者由彼爲緣由彼爲境所有欲貪。助伴者。謂不如理作意相應邪願諸欲分別。由與此俱名分別貪。等起者。謂五種黑品如前廣說。彼欲界系五取蘊事。由彼貪嗜因緣助伴及與等起所攝受故。說名依止耽嗜諸法。又由五相當知建立依止出離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
複次由五相故建立世間諸法差別。何等爲五。一一切清淨色及清淨所取色世間。二一切染汙心心所世間。叁一切無記心心所世間。四一切善心心所若當斷若已斷世間。五一切世間叁摩地所行無見無對色世間。又由五相建立出世諸法差別。何等爲五。一見道所斷對治。二修道所斷對治。叁由想解脫之所解脫。謂諸聲聞獨覺菩薩已入無戲論理慧。及彼相應諸心心所。四彼所緣無見無對色。五一分所治解脫之所解脫。謂諸有學。若一切所治解脫之所解脫。謂諸無學
複次依五種世間。即彼世間名墮諸法。謂有情世間。器世間。欲世間。色世間。無色世間。當知是名五種世間。又出世法不墮如是五種世間。是故說名不墮諸法
複次由五相故建立有爲諸法差別。何等爲五。一後際未生故。二前際已滅故。叁中際目相安住故。四因緣相續故。五果相續故。又由五相建立無爲諸法差別。何等爲五。謂與上相違應知。即是此中五相。滅有爲法證得涅槃。若謂涅槃爲有異者。當知此爲不如理問不如理答不如理思。如是若謂爲無異者。有無異者。非有非無異者。當知皆是不如理問不如理答不如理思。何以故。由彼涅槃唯有爲滅之所顯故。與有爲法其相異故。唯有爲滅之所顯故。謂有異者。若問若答若思便爲戲論非所戲論。與有爲法其相異故。謂無異者。如前廣說。便爲戲論非所戲論。總如前說。二種因故。亦異不異不應道理。由有爲滅證涅槃故。若謂一切皆無所有故說非有非無異者。不應道理。涅槃義者。謂一切白法所顯發故。涅槃相者。謂寂滅相無戲論相。當知唯是內所證相。
複次由五相故建立所緣諸法差別。何等爲五。一有善作意所緣法。二有不善作意所緣法。叁有無記作意所緣法。四有墮界作意所緣法。五有系屬瑜伽作意所緣法。此中若善作意。緣善不善無記諸法。如善作意。如是不善無記作意當知亦爾。欲界系善染汙無記作意。緣一切叁界諸法。色界系善作意。亦緣一切叁界諸法。無色界中若定若生外道異生無色界系善作意。唯緣自地一切法。非下地。若毗缽舍那行菩薩未得自在。及有廣慧聲聞乘等。若諸有學若阿羅漢。彼無色界系善作意。亦緣下地一切法。若諸菩薩已得自在。決定不于無色界生。由觀于彼不能現起利衆生事因此成熟廣大佛法。及能成熟利益有情行故。當知是名墮界作意所緣諸法。複次因思所緣如說
名映于一切 無有過名者
由此名一法 皆隨自在行
此言有何義謂若略說。觀察清淨因故。觀察自相故。觀察雜染因故。又爲顯示補特伽羅無我及法無我故。此中顯示補特伽羅無我者。謂善了知四無色蘊。能斷一切自境界相。是故說名能映一切。顯示法無我者。謂善了知遍計所執自性。善了知世俗言名。能除一切彼所依相。是故說名能映一切。若過如是四無色蘊諸我相事。定不可得。若過世俗言名遍計所執自性相事。亦不可得。若于此二不善了知。則便一切自境界相。及諸雜染生起隨轉一切境相。及諸雜染皆彼增上力所生故。又佛世尊依此密意說如是言
執法自性故 執我性而轉
覺此故覺彼 由覺故還滅
系屬瑜伽作意略有四種所緣。一遍滿所緣。二淨行所緣。叁善巧所緣。四淨煩惱今緣。是諸所緣如聲聞地廣辯應知。此中淨煩惱所緣者。謂世尊說四聖谛及真如
《瑜伽師地論(61卷-65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