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音靈感錄續編▪P7

  ..續本文上一頁像,曬于日光中者又數日,仍烈日當空。東港淨光蓮社同人,不忍坐視,遂發心于六月廿七日起,恭念觀音普佛叁日,第一日了無雨意,第二日涼風拂拂,溫度微低,夜降甘霖,不久即止,第叁日上午忽風雷大作,大雨傾盆。七月初二夜又沛然下雨,枯萎重生,秋收有望,萬民歡呼,皆謂佛力不可思議也。

  四、風雹均安 余敬西居士,住江西樟樹鎮對河之鄉間。民國廿五年皈依靈岩山德森法師,吃素念佛。業中醫,凡遇疑難險症,常教人念佛及觀音聖號而即愈,故合家皆信佛念佛。叁十九年農曆叁月十七日下午忽狂風侵襲,塘坊村有千余戶,房屋約二百棟,只剩十叁棟,余均破壞或吹走。蘆柴洲有屋十七棟,連木料磚瓦全被吹入隔村許遠湖中,拖船埠有一新神廟被吹倒,廟內避風雨者叁十五人,全被壓死。河中船只,多被吹翻。幾人合抱之樹,連根拔起。空中飛舞之冰雹,小如桂圓,大如升鬥。人民之死傷,與房屋船樹之損失,不知其數,誠近世少有之巨災。而居士之鄉村,男女均在田中收打油菜子,其母八十七歲,亦在場幫忙,所有用具及油菜稿,都被狂風卷入塘中,人多傾跌。當此千鈞一發之際,母即率衆大聲念觀音聖號,狂風即時轉向,冰雹毫未臨頭,均得安全回家。非蒙菩薩感應,決難幸免。

  五、風轉雨停 民國六十叁年十月九日臺北市因受貝絲臺風影響,忽風雨連綿,日以繼夜,依氣象預報:“十日爲風雨天氣。”余回憶去年雙十節大雨,使參加慶祝者衣服盡濕,影響國慶活動。晚課後誠念觀音聖號千聲,跪代七億同胞虔誠忏悔,懇求臺風轉向,勿在臺灣登陸,以免人民受災,國力受損。並求次日停止風雨,上午舉行慶祝大會時,雲開見日,預兆國運昌隆。次晨叁時半起床運動,尚風雨未停,五時早課畢,再懇大士垂祐,自七時起至晚十時止,風雨暫停,以便舉行各項國慶活動。果于七時起風雨漸停,臺風忽在海上滯留,臺省各地天氣好轉,整日清涼,全國軍民代表及海外歸國僑胞共二十五萬人,上午九時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慶祝大會,忽陽光普照,皆歡欣鼓舞,各項慶祝活動,愈見熱烈。夜深雖又風雨交加,而臺風果轉向偏西而去,遠離臺灣。

  六、有求即轉 民國六十叁年十月廿二日中央日報訊:“黛拉臺風向西北方向移動,可能撲向本省,各地應防豪雨。”中央氣象局廿叁日上午發布海上臺風警報,余即虔念觀音聖號,懇求臺風轉向,或大風化小,小風化無,勿在臺灣及各地登陸,亦勿豪雨,以免造成災害。果即轉向北北東挺進,旋突轉西而去,且威力逐漸減弱,臺灣各地亦無大雨,廿四日晚解除海上臺風警報矣。近年每遇臺風,凡有所求,無不轉向而去,其應如響,茲舉一二,以例其余也。

  第四節 救車禍與馬禍

  一、車覆無傷 饒漢祥居士,字宓生,湖北武穴人。民國十二年在天津研求內典,初持大悲咒,一日即熟。十五年郭松齡在關內撤防,回軍遼沈,聘林長民爲總參議,饒爲秘書長。郭旋覆亡,饒即逃避,默求觀音菩薩救護。對方槍彈如雨,林及隨從在前,中彈倒地,饒因文弱落後,反安然無恙。雇車逃奔營口,因失道與郭夫婦囚車相遇,郭大聲招呼,幸風大氣寒,監押軍官,均戴皮帽,耳全被遮,未聽清楚,以槍柄擊郭頭曰:“汝尚不安分而欲發言耶?”郭遂不敢開口,獲交臂而過,未被發覺。車行傍晚,不辨道路,忽陷深坑,若有物托其身軀,徐徐放下,車雖傾覆,人無傷損,得安返天津。後回籍壽終于家。

  二、夢撫腿愈 徐性甫居士,現已在臺出家。前在上海被大卡車撞倒,摔在電杆上,兩腿都斷,住上海醫院治療數月,無法治好,後回沈家門家中靜養,終日不能動彈,痛苦非常。幸全家信佛,母與姊及妻子等拜佛許願,並教其一心默念觀音聖號,以消業障。忽夢菩薩示現女人,身穿黑服,教其伸出兩腳,爲撫摩傷處。痛極而醒,一無所見,覺兩腿能動,故意伸直,毫無痛苦,方知腿已不藥而愈。喜出望外,感激淚零,因此終身吃素念佛,以報佛恩!

  叁、讓坐獲安 長沙衡钰居士,遵母囑常念觀音聖號,故皆化險爲夷。民國廿九年乘火車至衡陽,轉汽車往江西吉安,駛至竹塔市停車時,下車喝茶,上車時,原在右邊之坐位,被人占坐,便將行李移至左邊坐下。甫駛過木橋,爲避讓對面而來之小轎車,司機失手將車盤向右轉過多,轟然一聲,跌下離路面丈余之水田,幸遇電杆阻住,車窗玻璃均已粉碎,占坐之人,傷重致死,衡跌行李上,安然無恙。

  四、臨危轉安 蘇州靈岩山住持妙真和尚,勤修淨業,常念佛及觀音聖號不辍。民國叁十二年五月十二日下午四時半,由蘇州乘公共汽車回木渎,經外跨塘第四號橋,橋身北邊已損,車由南邊駛過,因無欄杆,左後輪忽陷橋外,車遂向南傾側,乘客十九人,全倒車左,有一頭被撞破。正危急萬分車將下傾入河之際,以車行甚速,倏忽已抵橋西平地。而車之機件輪盤輪軸等完全損壞,惟汽缸未損,雖盡全車乘客之力,不能推動。共赴橋南輪船埠改乘輪船,妙公告衆曰:“此次臨危轉安,誠爲希有,待我回山,敬建觀音普佛一堂,以忏各人宿業,敬請簽名。”晚抵木渎,翌晨王文魁等同上靈岩瞻禮,承妙公招待,談及車禍,妙公曰:“倘業障重者,雖處坦途,亦有不測之禍。若能忏悔宿業,持戒念佛,雖命該罹難,仰仗佛慈加被,亦得逢凶化吉?反之,日日造殺盜淫諸惡業者,雖命該福壽康甯,待惡貫滿盈,亦難逃天譴,蓋因果循環,無非自召,天固無所用心也。昨日之脫險,亦系各人平日存心善良,故得蒙佛與觀音冥祐耳。”

  五、攜像獨安 袁保坤,袁德常居士之弟也。宅心仁厚,陰行慈善。抗戰時寓重慶歌樂山,念佛及觀音菩薩益虔。卅二年十一月中攜佛像乘汽車進城配鏡框供奉,讵在大霧中與對面來車互撞,同車十余人皆頭破血流,司機腿折,獨袁一人竟未覺震動,但以一手抱柱,並未傾跌,毫無損傷。所攜線香一盒,一枝未斷,惟電筒軋壞。

  六、傷臂漸愈 鍾詹寬鳳居士,住臺中市複興路國際戲院對面。叁男進禮,民國四十二年秋十五歲,站在門口,被一運貨大卡車,因閃避路中遊戲之叁個小孩,突緊急向右,將其沖倒,而車軸鈎其衣服,拖過電杆二枝,仍未刹住,急喊:“我母信佛,觀音菩薩快來救我。”連叫叁聲,車即停住,幸未輾死。惟左臂擦傷,血肉與砂石模糊不分,不易取完,住院四天,臂腫發黑,醫須將手鋸掉,免有性命之虞。商請剜去腐爛皮肉和砂石一盤,當在旁直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供西方叁聖小像于病房,虔誠稱念,一連叁次夢見觀音菩薩用楊枝淨水灑其痛手,立刻清涼,漸生肌長肉,恢複原狀。

  七、佩像得救 臺灣劉胤龍,幼隨父母念佛及大悲咒、白衣咒、觀音經等,數十年來從未間斷。民國六十一年四月向觀世音月刊社索贈觀音聖像,常佩上衣右邊袋中。六月十日赴友湯餅宴後,由李某以機車載送回家,因酒醉車走之字形,將其摔下,人車均壓其身。但腦猶清醒,尚無痛苦,飄飄然如處雲霧中。聞路人雲:“此人死定矣,滿身是血,快通知警察。”旋有人扶其坐起,覺左踝微痛,左肘被擦破皮,血和汗滴白衣上,分外醒目。忽又聞路人雲:“此人死而複活。”實則未受重傷,而輕傷亦在左邊,顯蒙大士救護,從此信佛益笃。

  按諸佛菩薩小聖像,只宜供奉,萬不可佩帶身上,以免亵渎,獲罪無量。雖乘車船飛機,或當沖鋒陷陣,或至危險之處,可恭敬佩帶,並默念觀音聖號,定蒙垂祐,履險如夷。但向任何人或神作揖跪拜時,應先取放淨處,以免彼此罪過無量。如大小便利,或至不潔淨處,亦應如此。印光大師曾切責普勸,望均注意爲盼!.

  八、車毀人安 民國叁十八年一月偕內子鄭侶梅由北平脫險,經滬杭,轉湘鄂。叁月十八日由武昌返家,因公路班車客少停開,改乘往崇陽接貨空車,天雨疾駛,至鹹甯小嶺,忽滑墜懸崖下,余仍端坐車中默念觀音聖號未停,內子獨不見,急大聲疾呼,始尋聲于車下救出,衣服盡濕,傷痛毫無。據雲:“車翻時傾出,似有人托放地上,車隨後翻身墜下,幸十輪支柱,否則成齑粉矣。”當地居民聞聲往救,佥雲:“此地曾翻車數次,死傷甚多,惟此次車毀人安,非蒙佛祐能如是耶?”隨搭軍車返裏,從此常念觀音聖號,愈顛沛流離,心愈誠而念愈勤也。

  九、現身垂救 叁十八年夏任軍法局秘書,十一月廿七日匪又迫近重慶,奉命隨政府遷成都,擬攜眷乘船未遂,候車至廿九日仍未撥到,請示觀音菩薩可否明日起程,蒙示六十九簽雲:

  舍舟遵路總相宜 慎勿嬉遊逐貴兒 今日樽前兄與弟 明朝仇敵又相隨

  驚曰:“明日即陷敵矣,應速行。”請再派員督催,至下午始撥到卡車一輛,僅能載文卷及駐衛憲兵。幸局有車輛,先請修妥備用,徐局長全家及丁夫人乘轎車先行,余與孫處長拔吾攜眷同丁副主任敏之兄乘吉普車押後,因無司機,由局長內弟吳世佶兄挈眷駕駛。時已軍警撤完,秩序大亂,甫至牛角沱;遇難民攔車,稍一驚慌,車即傾覆,忽遇石欄,阻未墜江,亦未傷人。將棄車步行,隨手一翻,蒙示四十八簽雲:

  登山涉水正天寒 兄弟姻親那得安 不遇虎頭人一喚 全家誰保汝重歡

  疑曰:“局長內弟駕車不安,但虎頭人如何得遇耶?”忽一自稱盧司機者,即請行人相助,將車拖起,立予修複,駕送疾駛,經歌樂山時,山洞即將炸毀,稍遲片刻,無路可通。出青木關,始追及座車,甫至壁山,又聞匪警及內江車多渡緩,改駛西溫泉而脫險。繞道綿陽,至十二月五日安抵成都,盧即拒酬而去,甫送出門忽不見,始悟盧字爲虎頭也。如非大士現身垂救,何來去莫測,相遇如斯之巧耶?重慶果于叁十日陷匪,二簽皆奇驗。

  十、水到傷愈 余初來臺,寓臺北市武昌街一段五十巷十一號。四十年叁月二日晚偕內子鄭侶梅往南昌街十普寺聽道源老法師講圓覺經,步行至愛國西路,樹蔭燈暗,內子被車撞倒,幸未重傷,任車駛走。仍同往聽經畢,步行返…

《觀音靈感錄續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