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戒爲人乘佛教的基礎

  五戒爲人乘佛教的基礎

  

   佛陀昭示我們,要保持生生世世都得人身,其實也很容易,首當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敦親睦鄰,和樂家庭,精勤正業,充實技能,負責守紀,奉公盡份,做一個良好公民應有的道德之外,必須遵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聖戒。

  

   不殺生:即不殺害任何無辜的生命,殺業即墮落叁途之因,爲確保人身,首當戒殺;若人人都能做到不殺生,世間就可以免除許多病苦戰亂刀兵水火瘟疫之災,人們並能獲得健康長壽端莊美容之報。所謂戒殺,不但不自殺,也不教他殺,別人不爲我殺;乃至一切殺因殺緣,販賣殺業的器具,一律禁止。不但不殺生,更當護生,以增長每一個人的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具一切善業的根本。

  

   不偷盜:盜是搶劫和偷取他人財物的意思,包含了強盜與竊盜、詐取、侵權等。依佛理說來,範圍很廣,凡是沒有經過他人的許可,雖一草一葉,一花一木,一針一線之微,不與而取者,皆謂之偷盜;以詐欺騙術,獲取他人之財物,亦謂之盜。世人有輕秤小鬥,侵人權益,拾物不還,借貸不償,損人利己,或故意漏稅,假造公賬,少貼印花,乘車漏票,乃至印刷品中夾帶信件,有損公益,皆謂之盜。在佛戒不但不許自作盜業,亦不得教使他人爲盜,可能促使構成竊盜因緣者,皆不許可。

  

   不邪淫:男女間的房事謂之淫,在家信佛學佛的人,除合法夫妻乃爲天理國法倫常所許,可以正淫,或爲妻所允之妾,算是正淫,此外一切淫事,皆謂之邪淫;縱然身爲正式配偶,非時非處,過度傷身,有損優生,亦屬邪淫。如非分之淫,男女野合、白晝行淫、或未成年、非男女根、同性猥亵、或與畜交,皆謂之邪淫,均爲佛戒所不許;就是妓院娼寮,變相的色情場所,乃至啓發邪淫的文字圖片、照相及影片等,能引起邪淫因緣之一切行爲,皆應在禁止之列。

  

   不妄語:妄語是世間一切虛僞不實之言;沒有看見說看見,不聞說聞,使是非顛倒,真假難分等一切損害他人的言語,均謂之妄言,爲佛戒所不許。如果世人犯了僞證及誣告,于國法亦判罪甚嚴,何況佛法,因果昭彰,自屬應戒。佛說須賴經雲:「妄言者,先爲自欺,次爲欺天,亦爲欺法;犯者口臭,言不見用,多被誹謗,心恒憔悴,天所不念。身色變,福德消,善名廢,彼爲上世聖賢所撓欺,失德本,而生衆惡,塞善之路,自投邪冥,是爲後世招致殃罪。」佛言真確,豈不戒乎!

  

   不飲酒:酒是含有刺激性的麻醉飲料,雖然可做藥用,在某些病症,經醫師處方,必須用酒方可治愈外,少飲有和血作用。此外,因酒能亂性,消滅智慧,使人愚癡;如因酒醉,偷盜邪淫,殺人放火,欺騙謀害種種罪惡滔天的大壞事,都能做得出來,在善惡報應經裏,佛指飲酒有叁十六失,因失生害,其患無窮,罄竹難書,故佛教戒酒;不但不許自己飲酒,就是請人或勸人飲酒,皆不可以,連賣酒釀酒的事,亦應禁止,方能使世人永保神智清醒,智慧增長,社會安甯。

  

   地球上的人類,即因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等惡行,才使這個本來清淨的世間,變成了極苦的娑婆汙土,並造了惡道之因,而墮叁塗,永受大苦,難以救拔。佛陀大慈大悲,爲了淨化人生,淨化世界,苦口婆心,奉勸世人,受持五戒,永保人身,生生世世,在人道上「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進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建設人間淨土,實現娑婆爲佛國的最大目的。故說五戒乃爲人乘佛教的基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