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死何必悲泣

  人死何必悲泣

  

   舍衛國的波斯匿王,有一位懿德年高的老祖母,虔誠奉佛,一生行慈,使他非常崇敬,百歲命終,火化遺體,尚有舍利,乃建塔供奉于王族的墓園。有一天,波斯匿王,十分懷念,攜帶鮮花,供養舍利,哀恸悲泣,精神困乏,蓬頭亂發,來到祇樹給孤獨園,見到佛陀,稽首頂禮,退坐一旁,其心中仍然憂戚。

  

   佛問:今天大王從那裏來,爲何亂發神喪?

  

   王答:世尊!我亡祖母,在生之時,極其仁慈,撫我長大,今竟命終,舍我而去。方才前往塔園,供養舍利,心中難過,要請世尊開示。 

  

  佛問:大王平素十分敬愛尊重祖母嗎? 

  

   王答:我一向極其敬重祖母,去世之後,尤爲懷念。倘若以國土及所有的象馬、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赤珠、瑪瑙等寶,乃至國王的地位完全與人,而能救我祖母不死者,我皆願意與之。既然不能救生,而仍一死,長辭人世,憂悲苦戀,不能自勝。 

  

   曾聞世尊說過,一切衆生,乃至微小的蟲蟻,凡有生之類,盡皆有死,絕對沒有生而不死者,今天才證知世尊所說,真實不虛,實在是善說法者。

  

   佛說:大王!是的!是的!一切衆生之類,小至微蟲,凡是靈生,終必有死,宇宙之內,沒有只生而不死者。 

  

  大王!我們再看看那些婆羅門大姓,剎帝利大姓,有財有勢,學問、道德爲人稱贊的長者,有那一個不死呢?

  

  就是權貴至極的剎帝利種族國王;灌頂位尊,榮貴第一,統領四天下的轉輪聖王,大力自在,對于一切敵國,無不降伏,歸爲臣民,王威遠播,一旦福盡,壽終必死。 

  

  大王!不但人王會死,就是生爲長壽天王,在天王宮中,自在快樂,結果還是不免一死,凡有生界,沒有真正長壽不死的。 

  

  大王!凡是有生,必然有死,不只是叁界之內,六道輪回的衆生如此;就是超叁界,諸漏已盡,正智解脫的阿羅漢,亦將舍身而入涅槃。

  

   還有緣覺行者,修行功深,善調善寂,盡此身命,終歸涅槃。

  

   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十力具足,得四無畏,爲天人師,轉大*輪,一旦人壽命終,亦將舍身取般涅槃。

  

   以這樣比較起來,大王要知道,一切衆生有生命即有死,令祖母之死,是必然的現象,臨死之時,大王已小心的照顧,已經做到慎終,還有什麼遺憾而不放心的事呢?所以大王不必再有憂傷和悲泣了。

  

  王言:謝謝世尊的開示,我已開心了。

  

   佛陀又繼續對波斯匿王講說了些佛法,王均能領悟,心生歡喜,作禮離去。

  

   如是我聞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當他八十歲的時候,二月中旬,到拘屍那迦羅城,選擇在娑羅雙樹間,吩咐阿難,敷床設座,說他就要入涅槃了。

  

   衆弟子等,聽說佛陀將要入滅的消息,無不傷心下淚,悲痛萬分。再一想,只是悲傷又有何用?還是不如請示佛陀,不知還有什麼吩咐沒有?後來,大家公 推阿難請問世尊四件事: 

  

  「一、佛陀滅後,依誰爲師?

  

  二、依何安住?

  

  叁、如何調伏惡比丘?

  

  四、如何結集經典,令人證信?」

  

   佛陀很慈祥的,一一爲他們開示:

  

  「一、依戒爲師。

  

  二、依四念處安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叁、惡比丘默擯。

  

   四、結集一切經典,首安如是我聞四字,令人證信。」

  

   佛陀于二月十五日那天晚上,月圓之際,不生不滅的圓寂了。

  

   佛滅後,諸弟子相會,爲了防止許多不同的異見及邪說,大迦葉尊者等,于摩揭陀國,大石窟中,結集經、律、論叁藏經典。在集經會上,都推阿難爲首席,作主背誦佛陀所宣說過的經典。

  

   因阿難法相莊嚴,幾乎和佛陀一樣。每當坐在法座上說法時,衆起叁疑:

  

  一、以爲佛陀還在人間說法。

  

  二、以爲阿難成佛。

  

  叁、以爲他方世界佛來說法。

  

   所以阿難尊者,乃照佛陀的指示,每次宣說經典時,經首都加上「如是我聞」四字,大衆才分別得出,這是阿難在代佛講經宣法。

  

   在涅槃經裏說,阿難有八不思議,其中四項是: 

  

     一、聽佛說法,一聞千悟,聞記不忘,不需再問。

  

  二、凡佛陀每次入定,阿難皆知道所入的是什麼定。

  

  叁、每次衆會,阿難皆知會衆所受之法益。

  

  四、凡聞佛說法之時,皆知佛所說之法。

  

   故增一阿含經卷叁,佛陀曾說:「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忍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

  

   衆知阿難,多聞第一,聞佛聲教,由耳達心,永不忘失,今高唱「如是我聞」,表示如下全部經文,皆是由我阿難自己從佛陀那裏親聞的。故息诤論,令衆生信。

  

   阿難稱「我」,不同于凡夫妄執之我,亦異于外道妄計之神我;因阿難結集經藏時,已證阿羅漢果,四相皆除,見慢二執已斷,乃隨順世俗,假名說我。

  

   印度的很多宗教,其經文開端,皆以阿憂二字爲首。爲使佛所說的經教,不同于外道經論,故阿難遵從佛製,在一切經文前面,安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某國土,與某某大衆俱。」令後世衆生,深入佛法大海,信受奉行。

✿ 继续阅读 ▪ 七法生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