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佛誕日上的開示

   今天是四月初八,也是佛誕日。首先問各位老居士好!爲什麼說各位老居士呢?這個責任有點大。說“老居士”,修一百年也不老,修一百年也不夠。相對來說,大家學佛都有叁、五年或七、八年了,我和大家互相也比較了解。大家學佛這麼多年,也認識了這麼多年,大家都是一種因緣。

   我們學來學去都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我並不是針對很多的居士都有這些問題。不管我們學密法也好,或是學顯宗、學淨土宗也好,佛陀的精神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一點是敢肯定的。現在我們學佛的圈子裏,很多老居士已經七、八年了,還沒有好好認認真真地考慮過“我從哪裏來,我從哪裏走”,大家還在追求什麼神通、名利、風水,包括自己在追求神通,包括所來的上師也在宣傳神通。追求神通、風水、八字的人很多。這些追求得好象有點嚴重性。這些神通、風水、八字也不是沒有,但這一切東西都不是究竟的。而且追求神通的話,佛法所談的神通和我們所說的神通差別很大、很大,而且往往都是相反的。我們現在所追求的神通,就是自己執著于某樣東西,然後去追求它,而佛經中所說的神通,是靜下心,提醒自己的心不要亂、不要跳,要靜、靜、靜、靜……靜到極點的時候,才有神通。這個靜到極點的神通它也不會表露出來的。我們現在追求的神通,本來自己的心也比較煩、比較亂,再加上神通的煩惱,就更加煩。就這樣,追求越多,煩惱越多,就象個電腦,本來貯存的文件、文檔就夠多的了,再收集些垃圾的話,這個電腦就有可能死機了,打不開了,然後就成爲了廢電腦。我們也是一樣,反反複複追求這些的話,本來就夠煩惱了,然後再追求,那麼崩潰也好、走火入魔也好,等等這些都會出現的。

   比如說風水,當然也不能說沒有,也有的,但我們現在所看的風水,我覺得很多東西是先有福報然後才有風水。以前二十年前我們根本沒有在乎這些事情,那時候我們吃都吃不飽,還去追求風水?現在我們什麼都有了,追求這些風水,這些也不是說一點不能追求,也可以追求,但首先關鍵是學會積累福德資糧。沒有福德資糧,最好的風水也是沒有一點用的。爲什麼敢這樣肯定地說?比如有些家庭有老人家在時,這些老人家一輩子做善事,這時家裏什麼都很順。老人去世後,兩、叁年這個家就倒黴透了。這說明這些後來人福報也不夠,老人家一輩子行善、積累福德資糧,再配上好的風水才有用。沒有福德資糧,安葬最好的風水、起最好的房子,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這樣下去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要學會真正的福德資糧才是真正的風水,真正的福德資糧才是真正的福報。這種福德資糧,就象我們現在做的放生、做功德、印經書、宣傳佛法、行善積德、(幫助)養老院、孤兒院這些慈善機構,都是積累福德資糧的最基礎的方式、方法,我們達不到空性境界的積累福德資糧,但這些我們有多少能力就去做多少的事情,做的過程中,也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有能力再去做。做的過程中,你、我、他各有各的能力,各人能力不一樣。我有 100 元就捐 100 元,你有 1000 元就捐 1000 元,他有 10 元就捐 10 元。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大家都有一個善的意念,這樣大家的功德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也要隨喜別人的功德,不做功德的人千萬不要去嫉妒別人的功德。我們隨喜他們的功德,自己也能得到他們的功德。既然我們一分一毫都沒有的話,我們也可以去隨喜,千萬不要嫉妒。

   大家都是學佛的人,首先講因果業力,懂得因果業力,懂得緣起、空性、慈悲、智慧,這些東西都不變。在此基礎上,有些東西要去圓融、改變一下,這種改變怎麼改?大家生活在這個時代裏,現在的生活(與佛法)脫離得比較遠,要去圓融地去結合一些新的東西。現在的生活中絕對要學會生活化的佛教,融入到生活裏面去學,不要脫離生活、脫離社會、脫離家庭,這樣本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對佛法沒有太多的認識,或者沒有一點認識。我們首先需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然後要有一份好的工作、好的身體、好的環境去修行的地方,這些要去追求,不能脫離這些事情。如果脫離,大家就會說“你看這些學佛的人,工作也沒有,家庭也不和睦。”這樣大家去誹謗佛法,“你看學佛就學成這樣,學成神經病。”還有誰去學這些東西?!

   怎麼融入生活?首先要顧得大家庭,就是顧及社會、家庭、工作、兒女,必須能做到這上點。第二點,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口口聲聲說普度衆生、弘揚佛法,首先大家要學會團結,不管大乘、小乘、金剛乘,不管是哪個上師的弟子,既是學佛,大家就象一個大家庭一樣,我們才會有力量去弘揚佛法,普度衆生。很多方面我們往往不如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徒,他們很積極地去弘揚他們的法門,積極地推廣,大家都很團結,大家都是一樣的。而我們不是,分宗派、幫派,分上師的弟子,大家比來比去,搞得亂七八糟,一塌糊塗。我們這不是在弘揚佛法,保護佛法,我們手下往往在滅法,是從裏面滅法,外界的人看到我們這種樣子,都不願和我們接觸。所以大家必須要團結。我們一而再、再而叁地批評大家(沒有搞好)團結。

   還有很多人說我皈依了密宗,是不是連阿彌陀佛、金剛經、地藏經都不能念了,放到一邊,我去念六字大明咒、百字明、蓮師心咒?很多人都這樣想法,而且很多人也這樣去做,而且很多師父也這樣去叫人做,這不是分幫派嗎?!從古至今,金剛乘和大乘沒有分開,所有佛教都是一體的,沒有小乘哪裏有大乘?沒有大乘哪裏有金剛乘?就最簡單的事,沒有羅漢哪裏有菩薩?沒有菩薩哪裏有佛?沒有衆生哪裏有佛?!所以大家必須要團結。

   在內地某些個別地方,佛法正慢慢變成一種宗教化的商業氣息。有很多師父說這個好、那個好在推廣這些東西,在賣,大家也說這些很神,放在家裏,心想事成,想有兒子就有兒子,想有女兒就有女兒,到處去宣傳這些,沒有宣傳正面的東西,都是宣傳反面的東西。然後得不到這種結果就開始懷疑:“這些上師打了卦以後,好象也不是很准,今年做的法明明說我的工作順,現在也不是很順。”然後就怨這怨那,慢慢失去自己對佛法的信心。這些是看來很簡單的東西,但它起的作用很大。所以我們學佛首先要懂得聞、思。如果沒有聞、思,假如來了一些人對上師說我想求皈依,上師馬上說給你打個皈依,然後說給你念幾個咒,這樣就很好了。當初這些人來的時候,也沒有說出來“我爲什麼要皈依”,當初給他們授皈依的時候,也沒有人給他們講“你爲什麼要皈依”。這時候往往很多人是爲了皈依、爲了其他目的,比如說這裏不順、那裏不好、不合,拿著這樣一些態度,或是受別人牽扯而來的。很多人初次學佛的時候也會有這種心態,但從這種心態的基礎上,慢慢從身邊老居士給他們講,活佛、喇嘛授皈依前要對他們講:你爲什麼要皈依?皈依誰?你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佛是最平凡的一個人,你能做到最平凡的一個人嗎?你能的話,你就有機會能做最頂上的人,我們做不到最平凡的一個人,就沒有辦法去做再上面的人。但皈依後一定要知道皈依佛法僧叁寶的功德,知道佛爲什麼去修行,如果不懂就去皈依或勸人皈依,以爲皈依後可以去求很多東西,或者能得到很多東西,這樣去宣傳,然後很多人幾年後自己信心就搖動了。

   我們皈依後,絕對不要去誹謗僧人,不要去說閑話,盡量不說廢話,師兄弟間、同壇金剛兄弟鬧出什麼不開心事情是很嚴重的,再去說僧人的閑話,這些罪過很嚴重,沒有必要去講這些。他們做是他們的,我們做是我們的,沒必要去管這些。現在很多人今年剛開始皈依這個師父,剛學了兩、叁個月,然後又來了個師父,就覺得原來的師父不好而誹謗原來的師父,就這樣不斷地變來變去,皈依了這個師父又去說那個師父這樣那樣不好的話,這種人學佛,根本不可能修上去,而且不斷造業,永遠沒有辦法往生。不管他跟現在這個上師修,這個上師有多麼大的成就、多麼好,對他修行一點好處都沒有。首先不去誹謗一個僧人,更不用說誹謗一個善知識和一個恩師。我們學佛的時候,很多人說這個活佛很厲害,可以做法事消災免難;這個活佛打卦准,那個活佛有各種特異功能……這些特殊功能一點辦法沒有,一點不治本的。希望不要這樣去宣傳。他能不能解決我眼前的事情,他能不能教育我今天這個生活怎麼去過,有一個善知識教你今天、明天、這個月怎麼去過,怎麼去面對,怎麼去學佛,這種善知識才是真正的本事。如果有人說能看你的前世,能看你的來世,可以給你念經、超度,根本沒有什麼太大意義,這樣搞得越多煩惱越多。

   我們學佛的過程,放生也好,印經書也好,或者是造佛像等等,不要說“你一定要這樣做,這樣做有多少功德、福報,那時候你念一遍咒可以有十億遍的功德;那時候你放一個生有十萬遍的功德;印這本書你馬上可以發財了;明年什麼什麼”的,這些不是很好的宣傳。當然做這些事你在積累福德資糧,不用去宣傳,肯定有的。感覺現在很多人這樣去宣傳,哪個功德是最大的,然後就往這方面去投資,象買股票一樣。大家當初都有這種心態追求這些,包括師父、居士,我希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叁就是叁。大家成天這樣去宣傳,大家就看得不到的時候就會去懷疑,懷疑誰呢?不會去懷疑自己的,懷疑他,懷疑佛,懷疑法,懷疑僧,懷疑上師,而不會去怪自己,不會去怪自己的因果業力,不會怪無始以來自己造下的因果。總想我成天念經,爲什麼會這樣很不順呢?沒有想過如果今天我沒有遇上佛法,沒有去做這些,今天後果會有多嚴重,就想自己做了那麼多,爲什麼不好?難道你沒有反省過你從現在,從今天到過去幾十年都做過些什麼事情?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做過些什麼事?反省過沒有?誰都沒有反省過。過去的幾十年,甚至是自己前世的前世的前世……造下了多少的業力,結下多少惡緣?這種善緣並不是說要花很多錢去買很多東西給他們送去,有些時候見面的時候,不管認不認識,給他們打打招呼,給一個笑臉,盡量給人們好的感覺,自己盡量在每一天生活中能打坐、念經、參禅很好,但我們很多都沒有這種時候修行。生活中每一個角落都有一些很好的地方給我們去修行。而修行也不是說坐在那裏才叫修行。一個同志喜歡聽什麼話,我就多講他喜歡聽的話,他高興我就快樂,他高興我的工作也順利。希望不管是上班的還是幹其他工作的,千萬不要去講別人的過失,別人的過失不是你來講、你來批的,不是你講了、你批了就有效的。居士之間的過失不要講,同事之間的過失也不要講。你能做到這一點,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而且修一點你就可以一點一滴真正地上去。你在單位裏能做到不講同事的壞話、不講領導的壞話,這時你也可以一步一步走上去。世間法就是佛法,這樣倒過來一下。但佛法中很多東西可以用到生活中來。現在我們最大的缺點就是講別人的過失,記住不要講別人的過失,也不要想去改變什麼人。首先要想改變自己,不會改變自己就永遠不能改變別人,首先改變自己。其他東西自然而然會變好的。

   在念經過程中有人說我觀想不起來。是不是不能觀想就不難念?不觀想就念會不會有不好的後果?我們把佛法叁大論分爲身、口、意,有些人口裏念,腦中觀想不出來,有些人沒有條件念卻可以觀想,有些人這兩種都沒有時間修,但他可以用身體來修行。這叁種最好是集中起來,如果集中不起來,分開也可以。如今天念嗡瑪尼呗咩吽,但腦子裏什麼也沒想,好事、壞事都沒有想,包括在念觀世音菩薩也不知道,這時也有功德,這樣也沒有什麼壞處,可以念。有時候腦子裏一瞬間想起上師,想起觀世音菩薩,這也有它的功德,雖然他沒念出聲,也沒有動嘴巴。有時候看到佛、法、僧叁寶,看到佛像,合個掌,身體頂禮一下,這也是身的修行的方法,也有功德。

  

《在佛誕日上的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