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提綱和思考題之六 第六章 業果之概說

  

《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提綱和思考題之六

  

寬見師父授課

  弟子※※整理(課堂筆記)

  

第六章 業果之概說

  一、痛苦産生的原因及世界産生的原因:業力所致。

  二、“業”的定義:這是指心意的業和行動的業兩種。

  1、心業就是心意的活動(或意志的活動)。

  2、行動的業則是指身和口所造的業或行爲。因爲身、口二處之行業皆必須由心所生故。

  叁、業力之大意:

  “差別及性相,自作及受報,小業得大果,業果必不壞,假此六項事,解說業報理。”

  1、業果之差別及果報:

  (1)非福業:即十不善業。此即身之殺盜等叁業,語之妄語等四業和意之貪嗔等叁業。由差別、果報及特相叁門來詳細解說。

  A.殺業就有叁種:

  a、由貪心的促動而造的殺業——此指因爲要得到肉、皮等的供應而造的殺業,或是因爲遊戲、財富,或是爲了自己,或爲了保護親友們而作的各種殺業等皆屬此類。

  b、由嗔心的鼓動而造的殺業——此指因競爭、挾怨而生嗔恨心,因而謀殺者。

  c、由癡心的愚昧而造的殺業——此指因祭祀的緣故而殺生等愚昧之行皆屬此類。

  造殺業之果報亦可分成叁類:

  a、是異熟果(或來世將成熟的總體果報),這是指墮地獄(或墮惡趣的總體果報)。

  b、是等流果,這是說即使投生爲人也會夭壽或常害衆多的疾病。

  c、是增上果,這是說投生于不吉祥和極貧困的地方。

  B.盜業(或不與取業)亦可分爲叁類:

  a、用暴力的方式取得財物:此指不告訴對方用強力索取之。

  b、用隱秘的方式取得財物:此指隱藏于暗地而偷竊之。

  c、用欺騙的方式騙取財物:此指用假稱(或謊語等法)以騙取之。

  盜罪之果報亦可分爲叁類:

  a、異熟果報——來世墮入惡鬼趣。

  b、等流果報——若投生爲人,亦會終生貧窮。

  c、增上果報——投生于霜、雹衆多之地。

  C.因貪欲而犯邪淫亦分爲叁:

  a、與血統有關者行淫——這是指淫母、淫姊妹等。

  b、與有主之婦行淫——這是指與有夫之婦或王家之婦行淫等。

  C、不依法度之行淫———些可由五類來說明之,即使是自己的妻子,但如果犯了下面的五種規律,也算是邪淫。

  邪淫之果報有叁:

  a、在異熟果來說,就會墮入惡鬼趣。

  b、在等流果來說,縱然投生爲人也會討一個脾氣很壞的太太。

  c、在增上果來說,就會投生在灰垢或沙沼極多的處所。

  D.妄語有叁種的不同:

  a、未得上人法而言已得之妄語。

  b、對自他發生損益之妄語。

  c、對(自他)不構成任何損益之妄語。

  妄語之果報有叁種:

  a、異熟的果報說妄語者會墮畜生道。

  b、等流的果報說妄語者雖得投生爲人道,也會成爲一個喜歡毀謗別人和常遭別人譏毀的人。

  c、增上的果報其人會時常口臭。

  E.毀謗罪亦可分爲叁:

  a、正面的毀謗:這是指當著兩個親密者的面,予以猛烈的诋毀而招致二者之不和及分裂。

  b、側面的毀謗:這是指用側面的方法來诋毀譏笑對方,使其不和及分裂。

  c、暗地的毀謗:是用秘密的方式去诋毀對方使其分裂。

  毀謗罪的果報亦有叁:

  a、異熟果是墮入地獄。

  b、等流果是若投生爲人,當與親人分離。

  c、增上果者是將生于高低崎岖不平的地區。

  F.粗語(或惡口)罪有叁:

  a、直接的惡口:這是指當著對方的面用粗語或惡口來說對方的過失。

  b、側面的惡口:這是指用诙諧或譏笑的方法,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來诋毀對方。

  c、間接的惡口:是在對方的親友前诋毀對方的種種過失。

  惡口罪的惡報亦有叁:

  a、異熟果是墮入地獄。

  b、等流果是若得投生爲人,亦時常聽到種種不悅意的聲音和言語。

  c、增上果是投生在貧瘠、幹旱和罪人聚集的地區中。

  G.绮語之罪有叁:

  a、顛倒的绮語:這是指用外道的語調或言辭,或唱念外道的祈禱及儀軌,來開玩笑作無義的亂說。

  b、世間的绮語:這是指戲言或诙諧的玩笑話。

  c、真理的绮語:這是指對無尊敬或非器之人宣說佛法。

  绮語之果報亦有叁:

  a、異熟的果報是墮畜生道。

  b、等流的果報是若得投生爲人,其人說話自然會不尊貴、不高雅。

  c、增上果報是投生在一個冬夏顛倒之地區。

  H.貪心的差別有叁:

  a、對自己之所有之貪心:這是指對自己的家系、身體、容貌、功德、財物等狂爲貪執,心想:“誰也趕不上我啊!”

  b、對別人之所有貪心:這是指對別人的長處和所有發生貪心,心想:“我要是像他那樣多好呢。”

  c、對不屬于自、他之物發生之貪心:這是指埋藏于地下等處之財寶發生貪心,心想:“我要是據有這些財物多麼好呢。”

  貪心的果報有叁:

  a、異熟的果報是墮入餓鬼趣。

  b、等流的果報是若得投生爲人趣,也會成爲一個貪心極大者。

  c、增上果報是投生在一個農禾極壞的地區。

  I.嗔心之差別有叁:

  a、由嗔恨而生之殺害心:好像在戰鬥時對敵人所生起之嗔恨,而生之殺害心。

  b、由妒忌而生之損惱心:好像在遊戲時,怕輸于對方而生之殺害或損惱等心。

  c、由忿怒而生之損惱心:如上述之情況損害敵方之外,還要再加上把敵人捆住再加以不斷的損害殺傷等心。

  嗔心之果報亦分爲叁:

  a、異熟的果報是墮入地獄

  b、等流的果報是若得投生爲人,必會成爲一個嗔恨心極大的人

  c、增上果報是投生叁個田薄食惡的地區。

  J.邪見(或愚癡)的差別分叁 :

  a、對因果起邪見:這是指對善惡之行爲能産生苦樂之不同果報之原則不願接受。

  b、對聖谛之教法起邪見:這是說對于修習完成道谛之法(戒定慧),則必定能夠證得滅谛(或涅磐)之原則不願接受。

  c、對叁寶起邪見:這是說認爲佛法僧叁寶都不是真實的,因而予以誹謗。

  邪見的果報亦分爲叁:

  a、異熟果是墮入畜生道。

  b、等流果是縱得投生爲人,也會是一個非常愚昧之人。

  c、增上果是降生在一個不結果實的地區。

  四、非福業異熟果報其他分類:

  1、從煩惱的角度來看則是若以嗔心來行這些不善業,則會墮地獄,以貪心來行則會墮餓鬼,以邪見來行則大多數會墮畜生。

  2、從數量的觀點來看則是,若作了數不清的惡業,則會墮地獄,若作了相當多的惡業,則會墮餓鬼,若作了某些惡業,則會墮畜生。

  3、從境(或對象)的觀點來看則是,若于特別殊勝的對象作惡,則墮人地獄,于中等的對象作惡則墮餓鬼,于下等的對象則墮畜生。

  (1)福業:即善業,這因果報應者,乃指舍棄十惡業,遵行十種善行之業報也。

  (2)不動業:因爲修習因地之等至禅定而能得果位之生禅定。等至(或心一境性)之禅定有八種迦行(或預備之階段)。禅定本身亦有八種(即四色界定和四無色定)。還有特殊之禅定,生禅定(是指生前假此等禅定之力,死後可以生各種不同次第的天界)在色界則有色界之十六天,無色界則有四無邊外天等。

  4、業果之原則:

  (1) “自作自受”之根本原則:那執持五蘊身的作業者,當事人才會受自己的業報,與別人不是相幹的。

  (2)(嚴格的)同類相應原則:善或惡的業因,一定會得到如其量如其分的苦或樂之

  果報,絕無錯亂。這就是說,積聚善業一定會得到享樂之果報;積聚惡業一定會得到受苦的果報。

  (3)小業能生大果之原則:惡業之勢力極強故,一念惡心能墮地獄,曆時多劫之說,亦載于佛經。小的善業亦會結成大的果報。

  (4)業力果報之不壞性原則:除了對某種精力加以對治以外,雖然經過無數劫,此業之果報縱然沒有成熟,它也不會自己壞滅,一旦遇見因緣,此業就會如其分如其量結成業果。

  總結:我們應該對輪回之痛苦,發生懼畏之情,對業果生起決定的認識和信心。

  第六章習題:

  24.與十不善業相對應的十善業是什麼?

  25.以十不善業爲因各自會導致什麼樣的果報?

  26.以十善業爲因各自會導致什麼樣的果報?

  27.業力因果有那幾個原則?有幾個特點?

✿ 继续阅读 ▪ 養心二十四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