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想著雙保險· · · 保險了沒有?

  弟子:有一種說法是,末法時期的衆生開悟很難,最保險的是念佛往生淨土,執持名號是阿彌陀佛許你的一個大便宜,于是我們就想執持名號,但是,師父留的功課也還要做,想著雙保險,但是一天要做那麼多功課,時間也不夠,而且,修行好像也不該跳來跳去的吧?請問師父這個問題該怎樣對待?

  寬見法師:人人都想撿個便宜,都想搞個雙保險、叁保險,結果就一個也不保險。比如,有人想:“信佛的佛菩薩來救他,信上帝的上帝來救他,我得來個雙保險,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念上帝保佑,兩個都信,到時候兩個都來救我。”這些心態都是一樣的。雙保險就是一個也沒有真正的信,那麼一個也不保險。 雙保險就是因爲認爲一個不保險,那麼就是不信這個嘛,所以說雙保險就等于雙不保險,因爲哪個都不信,哪個都不信哪個保險?哪個都不信就哪個都不保險;信一個,一個就保險。

  這就像有的人覺得自己業障重,誦《地藏經》;後來聽別人說誦《金剛薩埵百字明》消業障快,趕緊去誦《金剛薩埵百字明》;然後又聽人說《金剛經》消業障快,趕緊又去誦《金剛經》;又聽說還是誦《地藏經》快,于是又轉回來誦《地藏經》……誦了那麼多經,其實是哪個都沒有信,誦《地藏經》的時候聽說《金剛薩埵百字明》好,就去誦《金剛薩埵百字明》,《地藏經》就不信了;等到聽說《金剛經》好的時候,又不信《金剛薩埵百字明》了;回來誦《地藏經》的時候,又不信《金剛經》了……叁保險、四保險,結果都不保險。都想著好幾個保險,結果就是不保險。不保險是以倍數乘的,這還是叁四個,要搞個五六七八個呢?更不保險了。人總是貪啊,總是不能夠滿足啊,總是想占個大便宜,總是被境所轉!

  還有,人們總愛這樣攀比:“誰誰誰都怎麼怎麼樣了。”那你就能怎麼樣了麼?這個邏輯是成問題的。打個比方來講,既然如此之說,那麼其他宗派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虛雲老和尚年輕的時候他也不知道他能成祖師,如果他聽了這話也就相信了,那也就沒有虛雲老和尚了!

  再說“一心不亂執持名號”。《四十八願》當然是真實不虛,“一心不亂”不就是禅麼?“持佛名號”就一定要用嘴麼?什麼是“佛”啊?不動即是佛麼!

  當然,我這個講法恐怕和我們常聽到的講法未必一致,但這就是我的講法,供大家參考。

  我們的心一天到晚到處去攀緣,只管去攀緣,那最後結果怎麼樣?保險了沒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