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八關齋戒--得清淨的戒體,便可證得四果阿羅漢。▪P2

  ..續本文上一頁司都凡母 意思就是請好好的以戒爲根本來修行,以戒爲根本來念阿彌陀佛,戒就是我們自性的戒、自性的定、自性的慧,不是只念念佛就可以了。九品蓮花,上品蓮花的都是好好持戒的出家人,中品中生的是持戒的在家人,下品下生的是犯了戒的出家人、在家人,或是在臨命終時才遇見佛法,真心忏悔,求生極樂的人。

  戒代表了身份。受八關齋戒就是人間的菩薩,你們的身份馬上就不同了,就不是凡夫了。你們就是初發心的菩薩。沒有永遠的衆生!只有永遠的菩薩。一念改變,即是菩薩,修福、修慧、發菩提心就是上品上生的菩薩。你們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成佛,而衆生一生顛顛倒倒、迷迷糊糊、來來去去六道輪回,一生還造了無邊的惡業。想要身清淨,就要持不殺生戒、不偷盜戒、不淫欲戒。想要口清淨就要不绮語、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心清淨就不起貪、瞋、癡,意業清淨。戒就是保護我們的身、口、意不造惡業。戒是最疼愛我們的。就像媽媽保護我們一樣。不持戒受傷的只是自己。無人保護,痛苦災難自己承受。有人會想:我要怎麼樣,有什麼不可以?沒什麼不可以。但是等到閻羅王抓你的時候你才知道痛苦。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菩薩知道因果不敢造惡業,而衆生不知因果,什麼都不怕,當果報來臨的時候,還是要遭受痛苦。持戒使世界更美好,人民更安樂,國家更富強,家庭更幸福。

  “若人散亂心,一入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能夠來禮佛、念佛都是有無量的福報。念佛一句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現在很多人都說找不到工作,反過來問我要怎麼辦?我就告訴他:“念佛。”念佛一句就可以增加無量無邊的福報,找不到工作是因爲你沒有福報,找不到工作就是讓你先休息一下多念佛趕快培一點福報,有了福報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福從何來?福從多方面來。多念佛、多布施、多持戒、多做善事。

  《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中較量布施功德緣品,“汝當谛聽吾爲汝說,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相大臣、大長者、大刹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于是最貧賤輩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國王、大臣都能拿出慈悲心,下心含笑,拿著結緣的物品,親手布施與他,安慰他,柔和慰喻,那麼所得的布施福利比別人布施恒河沙佛的功德還大,所以動一顆真誠、善良的布施心,怎麼會沒有福報?在中午念供時也有念到:“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爲樂故施,後必得安樂,飯食已訖,當願衆生,所作皆辯,具足佛法”

  所以遇到貧困的人,多多少少都要結緣呀。結緣才有緣。布施才能得富貴。而持戒莫過于持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中有說到:受持八關齋戒爲修定慧故,又能忏罪,消災,增福,增慧故。其次,對父母也要尊敬,供養。有的人來寺院很認真的拜佛、供養,但回家對父母不懂得尊敬,要知道因果呀。現在對父母不尊敬,將來孩子也不會對你尊敬,如是因,如是果。我們家裏就有兩尊佛,就是我們的父母雙親。遠遠地來寺院拜佛,還不如好好侍奉雙親。所以我們不只是要對叁寶恭敬,對父母也要特別的恭敬。我們要惜福、培福、再造福。

  我們要培福,首先學會種叁畝地:1、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慈心不殺、修持善業2、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勸進行人。學佛之人要常生慚愧心、忏悔心。普賢十大願望無論在家出家都必須好好修習的。爲什麼?因爲無論是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都是依照這十大願王來修習的。“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贊如來 叁者廣修供養 四者忏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禮敬諸佛:忏悔自己多生以來不孝父母師長的罪業等。

  二、稱贊如來:忏悔自己過去多生毀謗叁寶 、謗一切有德行善良的人,不尊敬大乘的過錯。我們造惡、造善都是這張嘴,誹佛有罪,贊佛福報,何必自討苦吃呢?

  叁、廣修供養:悔過自己過去多生悭貪財物,不肯供養叁寶乃至不救助苦難人,犯了見苦不救之罪。

  四、忏悔業障:忏悔我們無始劫以來所造的十惡不赦之罪。

  五、隨喜功德:忏悔過去嫉妒他人的習氣,暗中破壞。

  六、請轉*輪:忏悔過去障礙他人請法師講經說法之罪。

  七、請佛住世:忏悔過去生見佛出世,心生嫉妒、誹謗之罪。

  八、常隨佛學:忏悔無始劫以來的愚癡,違背佛法、善知識,投入惡人,舍正皈邪之罪。

  九、恒順衆生:忏悔過去損人利己,傷害衆生之罪。

  十、普皆回向:忏悔過去自私自利,不救衆生苦貪己樂之罪。

  此十項中忏悔業障是主願,其它九願都是別願,就是讓我們常常生忏悔心。把無始劫以來的罪業忏悔掉。衆生六道輪回受無量無邊的痛苦,都是因爲有罪業。只有發心忏悔,方可消除宿業,往生極樂世界,那裏就會有無量無邊的快樂,佛示現的目的也不是要讓大家求消災延壽而已,而是希望大家直接了脫生死得無量壽,因爲人生短暫,有的人在娘胎就被打掉。他的生命只有幾個小時,有的甚至只有幾個月、幾天。釋迦牟尼佛示現六年成佛,叫大家出家都不容易,因爲有種種的條件不具足,但在家人有很多很多有道心的,佛爲這些有道心,但有沒辦法出家的在家人設定了八關齋戒,讓在家人擁有出家人的福報,同升極樂世界。但是爲什麼又有人害怕持戒?因爲對戒沒有足夠的了解,覺得戒是一種束縛,約束的太多。可是要知道沒有戒的束縛造了無邊無際的惡業都不知道,持戒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所以不持戒吃虧的是自己,不持戒的人是最愚鈍的。自己造了惡業都不知道。

  了解因果自然就會持戒製止一切惡,修一切善。而出家修行是人人必須做的事,要成佛也必須要出家。出不了家說不好聽的可能就是業障。那就更需要好好持八關齋戒,因爲八關齋戒有講:除五逆罪其它諸罪悉皆消滅。所以持八關齋戒絕對可以爲我們消災免難的。所以戒非常重要,所以想要具足戒定慧,就必須好好的持八關齋戒,《四十二章經》講:切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果,方可信汝意。所以不要隨便相信你的妄心,相信你的妄心你就會後悔。什麼時候才可以相信你的心,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叁果阿羅漢都不可以相信,直到四果阿羅漢才可以相信。所以現在我們要好好的持戒,以戒爲師。以法爲師。所以在沒有達到四果阿羅漢之前不要輕易相信你的心,禅宗講:離心意識參禅,即是用我們這顆真心,頓超直入如來地。念佛也一樣,不是讓你念一個妄想、散亂心的佛。念念要與慈悲、孝順、感恩的佛相應。《六祖壇經》裏講:戒就是五分法身。

  1) 戒香: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妒忌、無貪嗔癡、無劫(偷)害,戒爲止惡行善,即戒香。

  2) 定香:對一切善、惡的境界如如不動,心不散亂,深信大乘,遇境不起心,不退轉,修行要有定力,八風吹不動,即是定香。

  3) 慧香:自心不起挂礙常常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然常常做好事,但是不起貪著、攀緣之心,敬上、念下,憐慏孤貧常于身心。六根對六塵不起攀緣,即慧香。

  4) 解脫香:能斷一切無明、自覺覺他、覺智明了則名解脫,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5) 解脫知見香:自心不起攀緣,不可沈空守寂,到達清淨無爲的境界,和光同塵,一塵不染,如蓮花清淨無染,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修一切善法直至菩提真性不動,即解脫知見香。

  所以八關齋戒就是解脫戒。受戒一天,得一天的解脫。受戒兩天,得兩天的解脫。我們要以戒的規範來行持。以佛的心爲自己的心。八關齋戒是最重要的精神戒,沒有戒就像大樹沒有樹根,怎麼可能結出菩提佛果呢?有戒才能得四果阿羅漢,念佛修行沒有戒,也是很難得解脫的。一切在家、出家的道德行爲沒有戒,也是建立不起來的!戒決定你的正知正見。修行要有一定的正知正見否則會墮落。經典講:我們人人本身都具足戒、定、慧,不是佛陀才有的。佛性不會造惡業,誰會造惡業?貪、瞋、癡、習氣、煩惱,所以不要隨便相信你的心,要相信佛,佛乃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妄語者。我們要常隨佛學。

  佛教從佛陀時代一直傳承到現在,靠的就是戒律,有戒律在佛教就會興盛,沒有戒佛法就會滅亡。傳承就是延續佛的慧命、衣缽相傳,即是清淨戒律。泰國、緬甸、斯裏蘭卡的出家人都是以戒爲根本,袈裟代表戒律形象,佛法從印度傳到緬甸、泰國、斯裏蘭卡就是因爲持戒持的好。寺院的傳承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靠你廟建的有多大、多好,我看很多廟建的很大、很好,但是建好了也就該給別人了,爲什麼?沒有人才,只有廟沒有人那是不可能讓這個寺廟傳承下來的。最多也只是一個觀光廟。因此真正的傳承要靠戒,要靠有德、有才的出家人才有辦法讓佛法真正興旺。佛陀:“戒律若住世,佛法得久住。”只要還有五個人持戒,佛法就不會滅亡。所以說想要佛法興盛,沒有戒是不可以的。大乘、小乘互相學習,團結變成一家人,佛法會更興旺,大乘、小乘的圓融就像燈、光,不能互相排斥,燈離不開光,燈光相融。就像我們在家人一樣,家和才能萬事興。佛法、僧團更要和合,出家人有“六和敬”,出家和在家也要和合,大家都是佛弟子,只是形像和履行的責任不同。出家人以弘法爲家業、利生爲事業,在家人以護法爲緊要。所以我們無論在家、出家都…

《持八關齋戒--得清淨的戒體,便可證得四果阿羅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