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講話(第六輯)
—民國七十五年農曆十一月在海會寺講— 道源長老講述
施旺坤記錄
一、念佛要發菩提心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閑岔。
基隆現在正是雨季,天天下著雨,很難得有好天氣,今天我們起七天氣很好,不冷也沒下雨,這是諸位發心虔誠的感應。海會寺是弘揚淨土宗的道場,自從民國四十一年第一次舉行打念佛七,每年照例舉行,今年已是第叁十五次念佛七了。現在臺灣佛教很興盛,有很多道場都在舉行打念佛七,這是很可喜的現象,有的道場稱爲「精進佛七」,有的稱爲「示範佛七」。示範佛七的「示」是表示,「範」是模範,就是表示中國大陸蘇州靈岩山寺念佛的模範。靈岩山寺是民國十五年修建的一個淨土道場,這個道場當時外護是印光老法師主持,裏面念佛堂是由慈舟老法師領導,是專門念佛的一個道場,道源在靈岩山來來去去共達五年之久,對靈岩山念佛的規矩非常清楚,今天簡單的給大家作個介紹:
靈岩山寺早晚課誦兩次,每次課誦規定一個半小時,早課念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等與我們做早課一樣,但最後念佛不僅繞叁匝而已,而是要繞念十五分鍾,一堂早課差不多要一個半小時。傍晚晚課念《阿彌陀經》或拜八十八佛,最後念佛還是規定要繞念十五分鍾,晚課也是一個半小時。到晚上起香時,先放蒙山施食再念佛,還是規定一個半小時,因此每天等于有叁次課誦。除了早晚課誦外,每天有六支香修持,每支香都是一個半鍾頭,每日修持與打七無異,這是靈岩山念佛的規矩,可稱爲「常年佛七」。我們現在在臺灣打七是念七天佛,靈岩山則是一年到頭每天都是按念佛七的規矩在做,每天早晨吃了早粥後八點就起香,每一支香都是一個半小時,開始先繞念十五分鍾,歸位坐下來念一個小時,起來再繞念十五分鍾,這樣每天早晚課加上六支香,至少用功十二個小時以上。
那麼海會寺念佛七爲什麼沒有采取靈岩山的方式呢?因爲靈岩山念佛堂參加念佛的全是出家人,沒有在家居士,出家人有長期的訓練,念佛時間可以比較長。在家居士大多沒有經過訓練,一支香坐念一個小時腿會很疼,所以海會寺規定一支香一個小時,先繞念十五分鍾,坐下來念叁十分鍾,起來再繞念十五分鍾。再者起香是九點開始,因爲在家居士尤其是女衆早晨有很多事要忙,吃了早飯先生上班、孩子上學,再把家事料理妥當才能來參加,我們九點起香,是希望大家都來參加佛七種善根。可是大家要知道來參加念佛,目的是什麼?我們爲什麼要念佛呢?今天要向各位講的是「念佛要發菩提心」。
有人說念一句阿彌陀佛等于賺了一塊錢,念一千聲就有一千塊錢,念一萬聲就有一萬塊錢,這些念佛所得的錢存到哪裏呢?有人說他把錢存到陰曹地府的銀行,等死了好好去享受一下,這個說法對不對呢?不對,爲什麼?因爲我們今生造的業,來生得到的果報,不外是六道,即叁善道、叁惡道。叁善道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叁惡道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今生若是造善業,來生自然生到叁善道;若是造惡業,來生則墮到叁惡道受苦。因此認爲墮到叁惡道,可到陰曹地府的銀行領錢享受,這是顛倒妄想,陰曹地府哪裏會有銀行呢?墮到叁惡道不會用錢,畜生不會用錢,這是我們現在可看見的。衆生墮到「地獄道」苦無間斷,墮到「餓鬼道」雖餓不死,但沒有飯吃,因此認爲念佛會存錢到陰曹地府的銀行是錯誤的。
另外有人說他念佛修行是修來生,今生當人很苦,念佛多積點福報,來生生到人道,作個大富大貴的人,或可生天享福,這種想法也是錯的。要知道只要能把五戒持好,來生一定可以做個大富大貴的人。若想生天則須修十善,絕對可生天享福。也有人認爲念佛不是求生天或轉人,而是爲了自己了生死,因爲《阿彌陀經》上說,念阿彌陀佛名號可超出六道輪回之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脫生死,這樣對不對呢?念佛爲自己了生死,只對了一部分。我們爲什麼要念佛?我們要爲度一切衆生了生死而念佛,才是正確的觀念。我們發心念佛,要爲度一切衆生了生死,這就是發菩提心念佛。梵語「菩提」,中文譯爲「道」,發菩提心就是發道心。釋迦佛開導我們學佛先要發四弘誓願,第一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第二願「煩惱無盡誓願斷」,第叁願「法門無量誓願學」,第四願「佛道無上誓願成」。要我們發四弘誓願來念佛,這四弘誓願合起來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念佛,才是大乘佛法的旨意。如果我們念佛只是爲自己了生死,這樣發心變成小乘佛法。
有人問:念佛爲自己了生死,能不能生去西方極樂世界?不能生去,爲什麼?因爲與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不能相合。《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每個大願都是爲度衆生而發的,假若我們發的願跟阿彌陀佛發的大願相違,佛怎麼來接我們到西方呢?所以只爲自己了生死而念佛,不能生西方極樂世界。
又有人問:假設我念阿彌陀佛念得很懇切、很誠心,爲自己了生死而念佛,也能念到一心不亂的境界,這樣能否生西方呢?可以的,不過你念佛的結果生到極樂世界的蓮花上面,要經過十二大劫蓮花才會開。花開時是觀世音菩薩給你說法,勸你發菩提心。你發菩提心後,才能跟阿彌陀佛見面。你爲什麼現在不發菩提心,要等到十二大劫後再發心呢?而且十二大劫是很長的時間,無量衆生都在受苦,等著我們援救,我們怎麼能等十二大劫才來救他們呢?這不是對不起正在苦海的衆生嗎?所以我們一定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怎麼發出來呢?我們要發大悲心,就是要觀察衆生都在受苦。譬如看見有人家裏失火了,我們要趕快協助去救災,不能認爲事不關己,只隔岸觀火,那就太對不起失火的衆生。我們念佛要觀察衆生都在苦海裏受苦,觀察衆生苦才能發菩提心,所以四弘誓願第一願是「衆生無邊誓願度」,最爲重要。我們要常常問自己是否已經發了菩提心?發的菩提心是否爲度衆生了生死呢?
第二願「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要發心度衆生,衆生因爲有煩惱,需要我們去度他們,假設我們尚有很多煩惱,怎能去度衆生呢?所以爲度衆生,我們先要誓願斷盡自己的煩惱。
第叁願「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要發願度衆生,可是衆生的根機不一,千差萬別,用一種法門無法度一切衆生,度衆生必須用無量法門,我們怎樣學好無量法門呢?人間壽命只不過一百年,我們發大心都不是年輕就發的,大多是到了相當大年紀才發心。尚未學法門,壽命已到,自己生死都不能了脫,如何度衆生呢?
第四願「佛道無上誓願成」,沒有比佛道再高上的,故曰「佛道無上」,我們誓願成佛是爲度無邊衆生。第一大願度衆生是目的,後面叁大願都是度衆生的方法,爲度衆生而斷煩惱,爲度衆生而學法門,爲度衆生而成佛道。
有人說:我度衆生在娑婆世界度就好,何必要念佛生西方極樂世界,再回來度衆生,轉一個大圈子呢?要知道我們福慧具足,才能圓滿度衆生的菩提大願。我們今天發心想成佛,從現在開始修行,但進不退,生生世世行菩薩道,至少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時間長得不可思議。我們是個凡夫,自己有煩惱都不能斷,而且生命很短促,頂多活一百年,來生來世能不能再轉爲人繼續修行呢?如果不能,我們修行進進退退,經過多少無量劫還是不能成佛,就很難圓滿度衆生的大願。這就是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一生辦道的殊勝之處。
所以只要我們發菩提心念佛,爲度衆生了生死,認真懇切的念,這樣就與阿彌陀佛的大願相應,很快就能夠念成功。到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花開見佛,蓮花一開,阿彌陀佛能「觀機逗教」,應我們的機說法,開示讓我們迅速成佛的法門。「即聞佛乘,頓開佛慧」,我們大徹大悟,得到了佛的智慧,神通具足,辯才無礙,再回入娑婆來廣度衆生,滿菩提願,那不是很好嗎?今天在講堂的各位,有的早就知道應發菩提心念佛,再講的目的是「一番提撕一番新」,增加大家發菩提心念佛的力量。假若你是初聞佛法,更要聽清楚,發心要發得正確,要爲度一切衆生了生死而念佛。話說多了打閑岔,大家好好念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