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陀聞法頓悟叁友——樹梢上的叁人
距今八百多年前,西藏聞名的上師旦巴德協在東藏創建了噶陀寺。旦巴德協祖師六十歲時,在噶陀寺傳授金剛乘大圓滿的灌頂和教法,因此,在寺院寬闊的廣場前的每一寸土地上,甚至環繞寺院以及附近的房屋頂上,都擠滿了虔誠的人。地位高的上師、年輕的轉世活佛和其它尊貴的人們,都依著各自的輩份,依序坐在傳法上師的寶座兩旁鋪有地毯的座位上。
此時,有叁位來自安多荒蕪山區的瑜伽士,分別是嘉絨地區的梭摩人希熱堅參、松崗人希熱巴哇、卓斯甲人希熱多傑,爲了參加這場盛會,依著宿世的共願,一同曆經艱辛,持著手杖,長途跋涉,來到噶陀聖地。然而,他們到達得太晚了,法會現場已擠滿了人潮,以致于他們連寺廟的山門都進不去。于是,他們毫不猶豫地爬上遠處的一棵大樹,攀在最高的樹幹上,凝神遠望正進行的法會,專注聆聽上師的法音。一些當地的農民發現衣著褴褛的叁人爬在樹梢間,而且全神貫注地望著遠處正舉行的灌頂儀式,便彼此笑著說:「樹上那叁個虔誠的傻瓜真是徒費功夫,雖然千裏迢迢到此處,然而所獲卻如此之少。」
叁位行者雖與上師相距甚遠,但仍可耳聞目睹傳法儀式的全部過程,以此因緣,得到了密續教法的口傳。當他們一聽到旦巴德協的法音時,即刻連接上宿世法緣。在祖師無比的加持力和弟子的虔誠心水乳交融的刹那,契入大圓滿心性,瞬間印證到不可動搖的精神開悟。他們的信心和虔誠是如此堅定,他們的慧眼絲毫不被遮蔽,在所有的群衆中,惟獨他們叁人當下自內心體驗到灌頂的甚深意義。
上師與弟子叁人之間雖隔著千萬徒衆,但密不可分的師徒關系于此剎那間形成。在上師與弟子的心性相契之下,旦巴德協欣然地告示與會大衆:「此次傳法的一切功德與加持,皆融于叁位嘉絨人的心中。」叁位求法者在法喜充滿的當下,將手杖抛向空中,而後手杖落地生根,在原地長成叁棵柏樹。直至目前,這叁棵大柏樹仍郁郁蔥蔥地挺立在噶陀,與任何一個看見它們的衆生,分享頓悟自性的大法喜。
灌頂結束時,遍知的旦巴德協面露喜悅之情,對參加法會的大衆吟唱了這首喜悅之歌:
「哎瑪火(意譯:奇哉!偉哉!)
衆生的業力與顯現是千變萬化的
但今日,在所有聚集此地的尊貴人群中,
多麼奇妙啊!
那叁位雲遊的乞者尋得了真正的啓悟
就在牆外樹梢上!」
希熱堅參、希熱巴哇、希熱多傑這叁位樸實的求法者,也因此被後世譽稱爲「頓悟叁尊」、「勝聞叁友」或「嘉絨叁友」。
蓮師在伏藏授記中曾預示嘉絨叁友之出世:
措嘉化身旦巴幻化相,
噶陀方向初燃正法燈;
噶、覺、毗盧叁尊之應身,
彼之繼承出自察瓦絨(嘉莫察瓦絨之簡稱)。
後來,他們廣傳內密叁部之法教,並依大悟境智中所流露出的智慧,著述《密意開悟》等論典,畢生爲噶陀教法之弘揚盡心竭力。
旦巴德協祖師圓寂後,希熱堅參和希熱巴哇兩位回到了嘉絨。
希熱巴哇在嘉絨卓克基之地,于一處有如噶陀地形的土地上建一寺廟,命名察科寺。此外,爲紀念上師旦巴德協祖師的靈塔所在地,也是他聞法開悟之處的「衮布」聖地,更在寺廟旁建造一座佛塔,也取名「衮布」。此後,尊者常駐本寺,講經說法多年後示寂。爲紀念尊者,當地人建造了一座尊者的舍利塔,以供後人敬奉,這座舍利塔保存至今。
而希熱將參回到嘉絨後,則在英波洛山上,修建了一間關房,修行多年。漸漸地,因前來學法的弟子日益增多,便建造了一座名爲「喇嘛寺」的寺廟,後來又易名「昌列寺」,以容納衆多的求法者。爾後,昌列寺成爲嘉絨地區傳播佛法的中心,直至今日。此外,希熱將參尊者後來在回家鄉梭磨的途中,也建了一座阿底辰根疊寺。回到故鄉後,則在梭磨王的護持下,修建了莫楚嘎布寺,並在此處渡過了晚年。在此期間,尊者攝受了衆多弟子,廣傳密續不二法門,其傳承弟子遍布整個嘉絨地區,是頓悟叁尊中,弘法利生事業最爲廣大的一位。尊者圓寂在本寺,梭磨王爲尊者在王宮附近,建造了一座舍利塔,以供後人瞻仰。
希熱多傑則終生未曾回到故鄉,常住噶陀,畢生修行,最後成就虹光化身,融于法界,遺留下一件虹化時所穿著的羊皮衲衣。
爲了紀念叁位尊者的不共殊勝成就,噶陀寺在「衮布」聖地,聚集了叁位尊者的法物與靈骨,建造了一座舍利塔,爾後爲了保護舍利塔免于雨水的浸蝕,便于外部加蓋了一座小佛堂,供後人敬奉禮拜,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