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寶菩提心4
生起願菩提心的方法
「我要利益一切有情衆生,爲了讓他們能夠成佛,我願意去付出」,口頭上說說,只是口號;當我們用頭腦認真思惟時,形成一種願力,仍須實修,才能漸進圓滿。發出了這樣的願菩提心,可用叁種不同的方式實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換、他比自重。
自他平等
首先要學會「自他平等」,這與「平等舍」很類似。無始以來直到現在,我們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可是卻一直認爲有個實有的「我」存在,而且是日常生活中一切的依賴,因此對「自己」特別珍愛,會對「我」執著。打從一出生,一直到長大、老、死的過程裏,無論我們對他人有多少的付出,有多大的愛心、耐心,其實仔細探究,不可否認的是,最愛護的還是自己。如果以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們想脫離輪回,想要成佛,也是因爲太愛自己。
人最偏袒、最關愛疼惜的,是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無論何時,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身心非常健康,外在沒有生理上的病痛,內在沒有心靈上的憂惱,任何小傷害對我們來說,都是最無法容忍的。想一想,如果連別人小小的語言諷刺,一些稍稍不客氣的惡語言詞,我們也無法忍受,更別說他人的打罵或傷害。同樣的,每個衆生和我們一樣都希望離苦得樂;只要是有生命的衆生,無論外在有多凶猛、多惡劣,或是多溫馴、多慈祥,心態上都一樣不希望痛苦,而希求快樂,但問題是不知如何分別什麼作爲可以帶來快樂,什麼因果會帶來痛苦。
我們的願望與想做的事情,在因果關系上不成比例,不符合因果邏輯,甚至是完全顛倒的。因爲希望快樂,所以,想方設法讓自己擁有,但是卻在擁有的過程中,也想方設法傷害別的生命。當每個衆生都有如此的心態時,就會導致彼此在相互傷害中求生存。輪回中痛苦的這些衆生,無始以來,到目前爲止,都是依照這種模式在生存,因爲有無明的存在,所以根本不知道如何舍取因果。
自他無常
我們都被自己的貪念、瞋恨、嫉妒、傲慢等等妄念所左右,在這些情緒的勢力範圍之下,每個生命都會爲了保護自己而犯錯。既然我們要做一個修行者,那麼在理解了這一點之後,就更不應該去偏袒任何一方。要一次又一次的思惟,也許我現在最不喜歡的人,昨天或前世是對我恩德最大的人;現在我很喜歡的衆生,也許是我欠他很多的冤親債主,甚至可能是前世的仇人;今天的仇人,也許明天會是幫助我最多的恩人;今天的情人,有可能會是明天的仇人。因爲親仇關系無常,所以我現在要不分親疏,平等地看待。
但是,這必須不斷地訓練自己這樣去思惟,而不是偶爾或短時間想一想就能做到;如果不願用心去訓練自己接受而慢慢習慣,那麼就不容易做得到;如果能習慣以後,自然就可以慢慢的做到自他平等。
己所欲施于人
此外,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爲止,所有的付出都是爲了讓自己滿足,達到自己的欲望而努力,甚至很多人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惜犧牲最寶貴的生命。現在就要想:爲什麼我願意爲自己這樣付出,也希望別人對我付出,但是卻不願意用同樣的方式對別人付出?
就像當我們還是小孩子、年輕人時,希望長輩能呵護疼惜我們,可是當自己長大成人後,這些當時我們希望能疼愛、珍惜我們的長輩也步入老年時,就開始覺得他們講話比較啰嗦,做的事情也不合我們的意,愈來愈討厭。想一想,我們年老時,當然希望別人能幫助我、服侍我、孝敬我,可是現在有人需要我們照顧時,我們卻吝于付出。就像我們生病時,多麼渴望有人來探視、來安慰我們,多期盼有醫生能趕快醫好自己的疾病,讓自己從病痛中得到解脫;可是有人生病時,我們就躲得遠遠的,不願意去接近,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會對病房、醫院等地方有恐懼感。我們要知道,人的生命都有著相似的過程在循環,現在這些我們所不喜歡的,或想逃避的情境——病人、老人、啰唆的人,其實再過一段時間,我們也會走上他們的道路。這些都必須較爲深入去思考,才能細細體會。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擁有快樂、財富、權勢時,會非常滿足惬意,所以,在別人擁有時,我們也應該感到同樣的快樂。特別是菩提心所要面對的,不只是一、兩個人,而是希望六道所有的衆生,都可以得到如此的福報與功德,同時盡心力爲他們付出的心態。古時候許多高僧,都曾經告訴弟子們要學會一個法門,就是訓練自己將所希望的、想擁有的給予別的生命,而自己不希望也不願意接受的事物,不要給予別人。我們對自己很珍惜,所以要學會用同等的心情與方式去對待別人。因爲你付出如此偉大的愛給別人時,到最後其實從中享受最多愛的是自己。因此,要學會平等去看待每一個生命。這是「自他平等」。
自他交換——痛苦是沒人喜歡的
第二種是「自他交換」法。我們身染疾病時,多麼不希望自己生病。西藏人說:「強壯的人碰到病痛時,猶如被小石頭打中的小鳥,可憐兮兮,雙眼沒有光芒且顫抖。」即使被稱爲鐵人的運動健將,或是年輕力壯的年輕人,碰到病痛時,也會像只衰弱無助的小鳥;無論是多有能力的勇士、英雄或美人,受病痛折磨時,即使長得再莊嚴、再英俊,也會花容失色,這是我們可以親眼看到的現實面。比如去老人院,看到生命被時間摧殘即將臨終的老人,或許多躺在病床上受到病痛折磨的病人、福利院的殘障人士、精神病院的病患,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因爲業力而無法控製自己身心的人,當下所感受到的痛苦是多麼令人不忍!其實,我們周邊也有不少像這樣在人生中受苦的病痛者。試想此時此刻換做是自己該如何?而現在我們又能爲自己及他們做什麼呢?
觀修的方式
修「自他交換」時,我們可以觀想他們的痛苦,也可以去想地獄衆生在燃燒的地獄中受寒熱之苦的景象,或餓鬼衆生受饑餓之苦的景象,或是傍生道的無明衆生,弱肉強食等等的痛苦。當我們不斷觀想他們所受的這些痛苦時,在強烈的對照下,可以清楚的知道現在的我們還蠻快樂的,擁有許多難得福報,特別是擁有最珍貴的暇滿人身。
接著,可以這樣觀修:當我們呼吸時,將吐出來的氣,觀想成自己所有一切的快樂、財富、健康、善根、得來不易的暇滿人身等等一切福報與功德,像脫下衣服讓別人穿一樣,完全送給衆生;吸氣時,觀想衆生所有的災難、病痛、煩惱等業力,完全吸入到自己身上。以這樣的方式,不停地循環觀想。有時,如果自己真的産生了煩惱或病苦時,就可以想一想叁界、六道衆生裏,有多少衆生所受到的苦,可能和自己目前心靈上的煩惱一樣難以承受,或是與自己現在身體上的病苦一樣疼痛難忍?他們非常可憐無助,希望他們的痛苦能轉移到我身上,讓我承受,他們因而能脫離痛苦,得到平安、快樂以及福報。這就是自他交換法,它是進入大乘佛教的心要法門;這種想法能在心中産生一次時,很多劫的罪業,自然而然當下就淨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