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與心對話 第二章 放下 9 積極隨緣

  積極隨緣

  人有形形色色的欲望,也願意爲欲望去付出很多,但不一定都能得到,不一定都能成功。當你付出了以後,一定要享受付出的過程;最後這件事情即使沒成功,也應該歡歡喜喜讓它隨風而去。能夠做到這點,就是放下。

  在佛教裏,這種放下很重要,也叫“隨緣”。很多人搞不清楚“隨緣”和“隨便”的差別,以爲佛陀說隨緣就是不用努力了:那好好地工作也好,不好好工作也好,就是這個樣子;讀書也是這樣,我每天去讀就行了,用功也好,不用功也好,它就是這樣的,就隨緣;生活也是,我現在的生活貧困潦倒,我也不想努力改善它,以後會變成怎麼樣就隨它去,隨緣。實際上,那是“隨便”,隨便地看待自己的生命,隨便地看待自己的人生。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很多人認爲佛教是消極的,也是從這裏産生出來的。

  其實,佛教裏講的“隨緣”是非常積極的,要很多不同的力量綜合起來才叫做一個“緣”。植物要長出一個果實來,需要很多條件,要有良好的土壤、水分、陽光、肥料,要有人的呵護,最後才可能長出好的果。這一切條件具備,才是緣分成熟。植物結果,需要去做很多積極主動的准備,找到好的土壤,找到好的土地,這是農民要付出的重要一部分,這是作爲一個靈魂的主導作用。實際上,爲了讓緣分成熟,他去尋找所有的這一切。這是一個積極的過程。這一切都具備了,有了陽光,特別是有了好的土壤,有了水分,有了肥料……但是有些是我們掌控不了的,氣候就是我們掌控不了的;有些是外在的力量,我們有沒有這個時間去照顧也是一種外在的力量。如果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老天爺不給你面子,不下雨會幹旱,下雨過多會發生洪澇,最後沒有收成了。就是說,認真努力了,外界條件不配合,這個緣分不具足,果實沒有長出來,也沒有辦法。

  這個時候,就要坦然地面對,因爲這是改變不了的,不是沒有努力,已經努力了,結果是這樣。如果老天爺給面子,下了雨,陽光也充實,最後果實累累,得到豐收,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們在付出努力的過程中,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不論是哪種結果都要坦然接受它,這才是佛教講的“隨緣”。

  所謂“放下”,如果事情沒有照著我們想要的方式去走,但我們已經努力過了,那高高興興地放下就可以了。對待工作也應該如此。我們想擁有一個好的工作,到一個好的公司,因爲別人沒有看懂你的長處,或者是你的長處沒能發揮,最後你所希望的和人家需要的兩者沒有達到一致,就不要因爲這樣而傷心難過,不要執著于它而産生強烈的痛苦,這個時候就需要學會放下——畢竟努力過了,就隨緣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