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與心對話 第二章 放下 5 放什麼

  放什麼

  如果欲望本身是一件好事,當然大家都該努力去追求,但很多時候我們會不留意觀察自己內心,迫從于欲望帶給我們的無形壓力。爲了實現自己的欲望,我們全身心投入,這種對自我的執著、對法的執著和對外在的執著是最終造成一個人身心垮掉的源頭。人擁有最美好的事物當然不是壞事,但看用什麼方法去擁有,佛教裏講的“放下”並不是叫你不要去做這件事情,一件事情值得去做,你就應該去努力工作,但是努力工作到底爲了什麼,我們一定要懂得。如果是爲了個人名利,不是想想就可以達到的,也不是你付出了一切後它自然就會變成你所想要的那樣。很多時候,你想讓它往東發展,它偏偏往西發展,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所以,先要學會放什麼。人到底是爲了名利、金錢、財富而活著,還是名利、金錢、權力這些是爲了人而存在。這個關系要理順,要明確,欲望和所有的一切是爲了我們生存得更好而存在,我們不是爲了它而存在。

  既然我們是爲了生存得更好而存在,所以在做事的過程中就要看這件事情是不是帶給我們快樂。如果我們拼命地工作就很高興、很快樂,那是我們的表面現象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需要判別。很多時候,我們的思想就像海上因風而起的浪花一樣:海上只要有風,起的浪是很高的;起的浪高不代表海水願意就這樣跳起來,而是因爲有風。當風停下來時海是很平靜的,越深的海越平靜。

  我們要明白,自己高興是真的高興,還是因爲有別人的那些贊美和奉承而感覺很快樂。如果是因爲別人的態度而感覺快樂,這僅僅是一種因虛榮心而起的浪花而已,就不是真正的快樂。

  爲什麼有很多人過勞死,以及很多人最後撐不住壓力,升官發財後做一些諸如跳樓、吃藥等極端舉動?這些都是因爲他們沒有了解自己的情緒到底是真快樂還是假快樂。

  所以,我們需要沈澱下來,每天反省,到底什麼在先,什麼在後,什麼事情需要放下。要學會懂得:自己所追求的各種目標是不是真的就像自己想象的那麼重要?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快樂?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內心世界的很多需求都是虛榮心使然。爲了滿足自己虛榮心所做的一切,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並不長久。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把我們那些虛榮的想法放下了,放下以後再去尋找真正的快樂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