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節2:皈依的方法2
◎皈依「上師、本尊、空行」叁根本
在金剛乘中,內相的皈依,叁根本爲所皈依之處。「上師、本尊、空行」叁根本中,修行加持的根本是上師,修行成就的根本是本尊,修行事業的根本是空行。「上師、本尊、空行」實爲「加持、成就、事業」的叁根本。
1.上師
有關上師的意義,請參考前面第叁章第叁節及第八章第一節。
2.本尊
作爲一位金剛乘的行者,需要了解本尊的意義。藏文稱本尊爲「e dung」,「e dung」是什麼意思呢?「e」是指我們的心,我們的意;「dung」是指將本尊和我們的心,以誓約堅定不渝地結合在一起。
本尊是從法身佛中,爲利益衆生,以報身的形象所顯現的佛,包括寂靜尊和忿怒尊。其中以慈悲、寂靜、祥和的狀態顯現的本尊,是爲「寂靜尊」;以比較凶猛、忿怒、恐怖的狀態顯現出來的是「忿怒尊」,如中陰百尊中的42位寂靜尊和58位忿怒尊。
每一種法門的主尊,是爲本尊。修法的時候,必須要依賴本尊,才能成就。如果主修一個法門,每天不間斷,時時刻刻觀想這最主要的一尊佛,這就是修持本尊的意義。我們常說,「修千百萬尊佛,難成就一佛;修一佛能成就千百萬尊佛。」這是修法的訣竅。當然,這並不代表你不能再觀想其它的佛,而是提醒自己,在修行的過程中,要一門深入,專一修行。如果沒有抓住修法的竅門,心意不定,人雲亦雲,今天修這個本尊,明天又換另外一個本尊,換去換來,修行方法一再改變,一直到老死,如果還沒有一個真正的所依來專修的話,當然不會有任何成就。
修行人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本尊呢?修持哪一尊本尊,不是由別人來幫你尋找,而是由你自己決定的。如果你受了某個本尊的灌頂,表示你和這本尊有因緣,至于你是不是修這個本尊,還要看你自己有沒有決心和時間來修行而定。每個人無始以來,在生生世世漫長的修行過程中,一定和某些佛,連接上很深的因緣,就像我們在世俗的生活中,雖然接觸過成千上萬的人,可是只有幾個人和我們有很深的因緣,值得我們依賴和信任一樣。
如果我們將信心全放在某一尊佛的身上,透過自己專一的觀想,讓自己的意完全和這尊佛合而爲一,就像奶和水融合成奶水,最後分不出來哪一部分是奶,哪一部分是水一樣,練習將你的心和這尊佛合爲一體,就是所謂的「修本尊」。
3.空行
什麼是空行呢?以慈悲力,在法界中,幻化出許多形相來利益衆生,消除衆生以及修行者障礙的菩薩們,稱爲空行,有的稱爲勇父。不論是空行也好,勇父也好,兩者同樣的意思。我們雖然看不見他(她)們的存在,但是只要如法的修行,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不但設法保護我們,不受外力的影響,還會幫助我們修行,以達更好的境界。尤其是修行人將要成就的時候,常會有很多不喜歡看到修行人成就的妖魔,特別是天子魔等,專門會設障礙來阻撓。比如,以前佛陀在清晨,睹明星即將成道時,就有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來擾亂。能幫助修行人成就,排除幹擾,去除障礙的,通稱爲空行。
◎皈依「脈、氣、明點」
密相的皈依,以「脈、氣、明點」爲皈依之處。簡單地說,「脈、氣、明點」中,脈是指人體內從頭頂到私處,有以脈瓣結成的輪幅,包括人體所有的神經系統等等細微的部分。氣,在藏醫學中,泛指流布在人體的五種根本氣:持命氣、上行氣、下泄氣、平住氣和通行氣。有了氣,人的生命才得以生存,當體內某個部位的氣不通,身體就會生病。除了氣以外,人還要靠什麼存活呢?人有了脈和氣,還要具備明點(意識),氣才能運行轉動;而明點是大樂的精髓,以種種形式存在脈道中。整個脈、氣、明點是人生命存活的所依。
在修行上,「脈、氣、明點」是相對于「身、口、意」而言的,如果我們能徹底淨化身、口、意的業習,就可以成佛;如果沒有理解這個道理,沒有徹底清淨身口意的罪業,就會一直在無邊的輪回中輾轉受苦。
1.脈清淨而現化身
在不共密續中,我們賴以修行的身體,是依靠脈爲支柱;脈清淨而後現出化身;淨化「脈」,消除身業,是成就化身佛的來源。
2.氣清淨而現報身
我們依靠氣,發出語言,氣清淨而後現出報身;淨化「氣」,消除語言上面的業力,是成就報身佛的來源。
3.明點清淨現法身
我們的心識是依靠明點。明點清淨後,可以現出法身,淨化「明點」,清淨意業,是成就法身佛的來源。
完全徹底清淨脈、氣、明點,可以讓我們很快得到佛的法、報、化叁身究竟的成就。而實修法報化叁身的自性,是依靠勝義菩提心。如果你不了解脈、氣、明點,就不知道如何依靠它修行淨化,證悟心性真實的本來面目。
金剛乘中,脈、氣、明點殊勝的所依,從哪裏可以得到成就呢?依靠大樂。大樂,具備了一切殊勝的空性,就是密法裏所講的光明大明點。也就是說,氣、脈、明點淨化後可以證悟空性,透過對空性的直接體悟,現出佛境界,具足一切殊勝圓滿,這種快樂是永恒不變的大樂。
◎皈依「本體、自性與大悲」
金剛乘的極密皈依,是在能皈依和所皈依二者無分別的本智中,以清淨的本體,光明的自性,周遍十方的大悲,爲皈依之處,這是極殊勝的金剛妙義所在。
1.本體與自性
本體與自性,雖然兩者在中文的涵義上好象沒有差異,但在藏文上是有分別的。本體體性是法身,不生不滅,無形無相。從本體中顯現出的光明,就是自性。從遍知一切的本體法身中,可以現出光明自性的報身。本體和自性的關系,就像是燈和燈光一樣。當我們將電力輸進來,電燈發出亮光,這時,你認爲燈和燈光,是分開的?還是一體的呢?我們不能說,燈就是燈光,但也無法將這兩者分開作用。同樣的,本體是空性,自性是從空性中顯現出來的光明智慧,二者同體有別。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願利益天下衆生,當最後願力成熟時,就真的會具備利益衆生的能力,就如同把燈一開,燈光會自然顯現,不假造作一樣。
2.大悲普照
從本體體性法身中,顯現出自性光明的報身佛,由自性光明中,以大悲心周遍十方,現出許多化身來利益衆生。就像剛才比喻,將一盞燈點亮,燈光出現以後,從燈光中發出來的光線,可以照射整個大地的衆生一樣。
◎叁寶、叁根本、叁身同體
雖然在理論上,將佛、法、僧叁寶,上師、本尊、空行叁根本以及體性、自性、大悲等法報化叁身,分開來解釋,好象彼此不相關,其實,叁寶、叁根本以及叁身中,本體體性是法身,是上師,也是佛寶;自性是從本體中顯現出來的光明相,是報身,是本尊,也是法寶;大悲是慈悲衆生,從報身顯現出來的化身,是空行,也是僧衆,彼此關連,本來同體,沒有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