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5:喜無量心
喜心,是指沒有嫉妒之心。如果一個人被嫉妒心所蒙蔽,就看不到別人的功德,專門會挑剔別人的缺失,不但如此,貪、嗔、癡和傲慢,都會隨著嫉妒心産生,而造作很多的惡業。身爲大乘佛教徒,不但希望所有衆生都得到人天安樂的福報,甚至希望衆生都能相信佛法,進入菩提大道,最後能出離輪回,證悟佛果,怎麼可以對擁有福報的人,生出嫉妒之心呢?所以,我們應該練習喜無量心,對具足各種福報的衆生發出歡喜心。
◎隨喜一切功德
對于任何衆生所具有的任何福報,不論是世間上的權勢、財富、知識、智慧、美貌、健康、幸福美滿等人天福報,或出世的廣大福德和智慧,都比你來得好的時候,你不要存有嫉妒心、競爭心和嗔恨心,要爲他們感到高興,祈願他們一切圓滿,吉祥如意!
喜無量心的培養,可以先從自己的親朋好友中,比較幸福快樂的人,開始練習起,爲他們的安樂感到高興。接下來,再對和我們關系次等,擁有美好生活的人,練習發出喜心。最後再對我們不喜歡的人,或特別嫉妒的人,甚至是傷害我們的仇敵,也發出同樣的歡喜心。這樣反複不斷練習,可以徹底根除對他人擁有財富或才華上嫉妒的惡心,也會隨時對處在快樂幸福的人,生起平等歡喜之心。隨喜別人的功德,自己不但不會受嫉妒心的捆綁,增加其它重罪,反而會增長無量的功德。
◎善嫉妒者非修行根器
我們學佛,常常發心要利益天下所有有情衆生,不能因爲有人過得比你好,條件比你強,你就嫉妒。難道他必須過得比你差,能力不足,你才去同情他、利益他、救度他嗎?修行發心不是只同情弱者,發心的對象是沒有富貴、貧賤、高低、卑下之分的。嫉妒心本來就是凡夫的毛病,修喜無量心可以對治嫉妒。
我們應當隨喜福報智慧比自己高的人,慈悲對待能力比自己差的一切衆生。你以爲自己已經懂得佛法,遇到不如自己的人,會去慈悲同情他們;可是,一旦遇到比自己修得好的人,就難以忍受,心生嫉妒,批評離間,想辦法排斥,這樣心懷嫉妒,是無法修行成就的。因爲被嫉妒心蒙蔽,就看不到他人的功德,無法生起慈悲喜舍之心,對佛法也不會有真正的信心,當然不是修行的根器。像提婆達多,雖然是佛陀的堂弟,但是因爲嫉妒佛陀,對佛陀沒有信心,就算跟隨在佛的身邊很多年,佛陀也無法調伏他。
如果我們常常修持喜心,就會消除凡夫與生俱來的嫉妒心,同時清淨自身的業力。但是,大多數的凡夫深藏很強的傲慢和嫉妒心。如果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好一點時,心中就會生起傲慢心;當別人能力比自己強的時候,就會嫉妒。有些佛教徒會說:「我已經會發菩提心了,他學佛學那麼久,連菩提心都不會發!」現在的佛教徒很喜歡彼此比較高下,是不是?這是我們的毛病!比來比去,本來是要依靠佛法來對治煩惱和清淨業力的,最後因爲嫉妒心的作祟,反而變成增加罪業的來源啊!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去除自己的傲慢心,一方面要放下嫉妒心,隨喜福德智慧高過自己的人。現在有些法師們,也有競爭嫉妒之心,比較誰講經講得好,誰的信徒比較多,誰的供養比較優厚等等,彼此較量,暗自嫉妒,這是非常世俗、非常現實的情形!有什麼方法對治這些嫉妒傲慢的心毒呢?那就是修持慈悲喜舍中的「喜無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