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問
蓮池大師
答虞德園
前與彼辯者,姑置勿論。更辯之。前辯是折伏狂愚,今辯是與賢智者平氣商榷,乞勿作一例視之。極知居士愛我,必欲此刻爲全書耳。我今此辯,亦如居士愛我,唯諒照是幸。
共命鳥
「非也」,已改作「恐非矣」。然不可不辯。共命不專極樂,雪山、五天竺皆有之。《法華》諸經屢取爲喻。注釋者止言兩頭,及《翻譯名義》俱然,曾無人身之說。即雞頭摩所傳圖繪,然亦無存,亦未聞何經傳載此五通菩薩言是人身也。豈得以工匠所作爲准憑耶?故前辯雲:「有經論出載則可。」且極樂地平如掌,無有諸山。今裝塑西方,竟作山形,安可信也?時人于古聖賢注疏,恒求其錯。工匠人所作,反蹈常襲故,不敢作一語辯正,獨何欤?又雲蛇身亦得稱帝。夫蛇身者,尚稱爲帝而不稱爲蛇。今人身者,反不稱人而稱鳥耶?故前辯雲:「既是人身,不得稱鳥。」愚意「蛇身」者,膚鱗鱗如蛇皮耳,非真蛇也。若真蛇者,將橫身而稱帝欤?則俨然一蛇,何以禦臣民?將正身而稱帝欤?則無手無足,袅袅如竹竿,何由而立?何由而坐?何由指揮動作,而行政事?乃至神農牛首,亦狀貌似牛,如沛公龍顔、班超虎頭之類耳。若真雙角指天,兩耳披風,針其毛,長其喙。世所謂牛頭馬面者,閻羅王之部卒也。人將走而避之之不暇矣。故昔人謂外紀不可盡信。而共工頭觸不周,王充辯雲:「既不周號爲天柱,共工力能觸之使折,何以戰而不勝?」此論不徇舊說,痛快千古。今之共命,恐亦類是。
白 鶴
按《政和圖經》雲:「鶴有玄、黃、蒼、白,白爲最良。」《穆天子傳》雲:「天子至巨搜二氏。二氏獻白鶴之血以飲天子。」如尋常白鶴,畜者頗衆,何必以獻至尊?若其獻者,必珍貴異常,世所希有故也。稍有黑毛,非真白鶴。若真白鶴,毛羽純白。不肖兒童時,聞一博古老人所說。高瑞南亦聞之可證。又引鵝鹭亦白。然此等原不以白爲貴,不可以例。如鶴白、鹦鹉白、龜白、鹿白、兔白、象白,皆以白爲貴,世所希有。鶴之純白,正是此類,請更詳之。
耳所未聞,目所未見
經雲:「尚無惡道之名。」即耳不聞此名也,不過極言其決無惡道耳。若雲亦必談及惡道,當有聞者。則彼土目中且實見鶴、雀,甯止耳聞?據此,應改文雲“尚有惡道之實,何況有名」耶?前以彼怪行文倒說,不知其意若此。
居士奇卓之才、淹博之學,震旦國中等埒無幾。今在禅門,正儒、釋二家望以爲赤幟,而隨之轉移者也。不宜反爲拘名滯相者所惑。宜以大方之論,折其小見。圓通之旨,破其偏枯。使正法大明于世,以報佛恩,乃分內事。奈何塞毗耶不二之門,較東西于曲徑。撤燈王獅子之座,爭尺寸于繩床。非所望于後身之金粟也。如不肖者,不希法師之位,不慕善知識之名,不貪求四衆歸仰。即謗滿天下,甚而覆瓿代薪,亦任之而已矣。
〖據《蓮池大師全集》本校訂〗
·清涼書屋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