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文/見庚法師

  老子《道德經》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觀察水的種種特性,而體悟出有德之人應該如水一般具有數種美德:有德之人像水處低下一樣地謙虛;心像水一樣地淵博、沈靜;付出時像水滋養萬物般不求回報;言行誠信,像水映照萬物般清晰;做事時像水一樣能方能圓,有效用;行動時像水一樣能隨形變化,順應時勢。有德之人如水不與人計較,故能無怨尤。

  這是老子的人生哲學,對修行人而言,不也是如此!修行人返璞歸真、斷欲去愛、少欲知足、遠離愦鬧,心常柔和、甯靜,念念爲救拔衆生而不求回報;行住坐臥合于戒法,心地光明磊落,這些都是我們修行上自我涵養的美德。

  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柔和”,修行人心要柔軟,氣度要廣大。所謂的柔和並非懦弱,而是一種慈悲、一種仁愛之心,有這樣的悲憫心,自然不會和衆生計較。憨山大師〈勸世文〉首句便說:“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待人接物就是要學習放下自己,常爲他人著想,久而久之心地自然變得柔軟,就能如水般能方能圓,不爲外境所摧折,不因外境起煩惱。更進一步還要生起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憫心,以衆生苦爲己苦,廣行六度萬行,如《華嚴經》所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因于衆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上善若水”,甯靜柔順的水,用它無言無說的教化,告訴了我們修行上值得效法學習的榜樣。

✿ 继续阅读 ▪ 掌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