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體悟
文/見缜法師
有一天清晨,世尊到舍衛城內托缽,看到一對年紀老邁的貧窮夫婦蹲在路口烤火取暖。他們看起來背偻如鈎,既卑賤又滄桑,對面互視,就像兩只老鹄鳥。
世尊回頭問阿難,是否看到那對年邁的老夫婦?阿難回答他看到了。于是世尊告訴阿難:“這對老夫婦,如果在年少盛壯之時,能夠勤奮求財,可以成爲舍衛城中的首富;若能舍離世間,披袈裟衣、正信出家、精勤修習,能成就阿羅漢第一上果。若次之,能于稍長的青年之時,勤奮工作,可成爲城中第二大富;出家修行,則可成就叁果阿那含。再次之,若能于中年努力謀生,還能積聚財物,成爲城中第叁富者;出家修行則能證到二果斯陀含。如果是臨老時,願意努力工作,尚可成爲城中第四富者;而出家學道,則能成就初果須陀洹。如今,他們年紀朽邁,身邊一無所有,既沒有能力,也不堪再有所作爲,更無法出家修行,乃至成就道果。”這個故事,令人感到無盡悲歎。
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世間人尚且知道要積財累富、修身養德,何況是要發心出叁界,成就菩提解脫的出家衆。《沩山警策》雲:“時光淹沒,歲月蹉跎,日往月來,飒然白首。”又雲:“無常老病,不與人期,朝存夕亡,刹那異世。”佛法的基本道理講無常、苦、空、無我,假使對這些沒有真切的了知,很容易就恍惚度日,輕易讓生命從指縫中流逝。蓦然回首,只有馬齒徒長。這一生很快就過了,若不知道把握因緣,趁著還有力氣、還有精神趕快努力,把生死挂在心頭,爲修行立下目標,不僅是辜負親人的成就、辜負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的恩澤,更辜負自己的善根與福報。
導師常說:“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無常不會等人,如果修行沒有時時回扣主題,很容易迷失在安逸的生活中,把心思花在無謂的枝末上;眼睛看的、口裏說的、心裏想的,也都會流于世間,與解脫、與菩提涅槃不相應。古德雲:“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余殃。”修行人不用怕老、怕病,更不用怕死,要怕的是自己沒辦法把佛法的正知見內化爲正思惟;要怕的是沒辦法穩住自己的心念,在每一段因緣當中清楚作主;要怕的是始終把錯的當對的,把假的當真的,在叁界中漂泊困頓、錯認消息,卻苦無出路。
修行是自己選的路,更是自己要獨自面對的路,別人把沿途風光說得再好、祖師大德把生平事迹鋪敘得再動人,也要自己親身領會,才曉得個中滋味。 導師曾說,他給每個弟子的機會是平等的。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個人什麼地方呢?在個人的努力與願心。六祖大師雲:“常念修行是願力法。”真正發起出離生死、成佛作祖的大願;時時提醒自己,要提振心念,抖擻精神,以戒定慧、慈悲喜舍與習氣煩惱奮搏。以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來點亮自己的菩提心燈,在恒思利他、觸物起照當中,踏實地圓成自己的莊嚴佛土,才能真正上報四恩,也對自己的法身慧命有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