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情愛 緣空破執

  生死情愛 緣空破執

  文/見聰法師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人生終須生離死別,八苦中的“愛別離苦”,是一切有情衆生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爲何面對生死,總是令我們難受?因爲情執太重。古德雲:“愛不重不生娑婆”,之所以投生在這個世間,就是因爲心中的情感太深,成爲執念,才會感得業力牽引,召得欲界的果報。長久以來,我們執法爲實,迷于依正二報之中,以爲我所依存的世界、我的親人、我的身體都是實有,進而生貪染、占有的心,遂成爲情執,亦成爲苦的根源。爲何是苦的根源?因爲當外境與我所希冀的相違背時,當希望家人長久相伴卻不可能時,當所喜愛的不複存在時,就會認爲自己被剝奪了什麼。因爲感到失去,所以覺得痛苦。

  然而,修行爲滅苦而來,苦由知見不正所起,故在面對親人的生死時,我們要有“因緣果報”及“緣起性空”的觀念。知道因果的道理,就能明了親人的生死自有其因緣,而能坦然面對;知道因緣假合、諸法緣起、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跳脫悲傷,以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死這件事,知道人、乃至一切有形有相之物,皆由四大假合而成、仗因托緣而生,緣散即無,故本質爲空,既爲空又何有生死可言?一切皆因自心起相而來。了達此理,面對生死就能不再憂悲苦惱、恐懼害怕,而能看徹苦本,安住修行。

  對生死的認知,除了理上的觀念,還必須藉由觀行來鞏固知見、重慮緣真,不斷地將執著析空,當觀行成爲習慣,遇境界時就能將情感、執著蠲除,當下即能如如不動,不會隨著境界、隨著情識而搖擺不定。《莊子˙至樂》中記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莊子的妻子往生了,惠子前往吊唁,卻見到莊子蹲在地上敲著瓦盆唱歌,惠子質問他:“你的妻子和你朝夕相處,爲你生兒育女,如今她去世,你最多不哭也就是了,怎麼還敲瓦盆唱歌,不嫌太過份了嗎?”莊子回答:“不是的,她剛死的時候我也很難過,但我後來想想,人的生命和形體本來就是從無到有,如今她只是變化去世,還歸爲無而已,就像四季變遷般自然,若我大哭大鬧,不就代表我不通達自然的命理了,所以我不哭。”一般人遇喪多半是悲恸不已,難以自製,但莊子正因爲了達了萬法本空的道理,方能以此闊達的態度面對妻子的死亡。

  生命,有生就有死,一切有形之物終將壞散,這是無常,卻也是常。這不但是人生的真相,更是不變的真理,若能明白此理,對死亡就不會有所畏懼,對親人的逝世更不會感到遺憾,反而能藉此警惕自己好好努力,認真地化煩惱、修加行、了生死,將功德回向冥陽兩界。以自身的苦爲經驗,發慈悲心,願一切衆生都能坦然面對生死,無有恐怖,並且將心拓展出去,關懷一切有情;在用功的同時,發願弘揚佛法真谛,願一切衆生皆能明了生死真義,永離愛苦。

✿ 继续阅读 ▪ 寬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