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文/見掬法師
“對好焦距,掃射!”我們每天用眼睛來掃射各種人、事、物,尤其是面對別人的過失,更是加以放大、停格,久而久之,早已忘了檢討自己。
《佛遺教經》雲:“縱此心者,喪人善事。”人們因放縱五根,在順理瞋的作用下,往往抹煞他人的發心,而將焦點放在對方的過失上。又如《達磨二入四行觀》中所說:“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因爲無法得到自信心,開始有了比較、得失心,希望表現得比別人好,于是在慢心下産生了執著與煩惱,直到痛苦現前時,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六祖大師雲:“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修行學佛,反省檢討都來不及了,怎會有空管人是非呢?
慚愧!忏悔!自己從未返觀自照,反而習慣檢視他人的習氣,評斷是非對錯,以爲衆人皆醉我獨醒,當下起了慢心,失去了慈悲心。
曾經羨慕地對師兄弟說:“我也要像你一樣能做很多事。”對方回答:“重點不在于會做很多事,而是要踏實。”此時才恍然大悟,若好高骛遠,心容易住著在外境上,隨著五欲起起伏伏、煩煩惱惱。而真正的踏實,即是有一分做一分,有十分做十分,要發心謙卑學習,發願法門無量誓願學,只管向內觀照,而不要向外攀求。
六祖大師雲:“吾亦見亦不見,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每個人都有一顆明珠,只要時時刻刻反省檢討改過,自心清淨了,便能見到自家珍寶。
經雲:“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期許自己能真正在心上用功,在六根上起覺照之心,體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起執著、分別,讓心達到自在與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