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他人,莊嚴自己

  成就他人,莊嚴自己

  文/見俯法師

  蓮花潔淨香軟,不蔓不枝,見者無不心生歡喜;而真誠贊歎,好似口吐蓮花,聞者皆是滿心喜悅。贊歎就像冬天的太陽,給人溫暖和力量,進而成就種種善法;而內心莊嚴才能贊歎他人,給人光明和希望。因此,欣賞他人,學習贊歎,正是效法菩薩心量與願行的開始,也是廣結善緣、自利利他、廣集福慧資糧的重要行門。

  贊歎叁寶 佛法久住

  諸佛菩薩應現于世,若無人贊歎,世人無法明白諸佛菩薩曆劫修行的勤苦及廣度衆生的慈心悲願,也無法明白佛法能濟度衆生遠離煩惱妄想、出離生死苦輪的殊勝。叁寶是世間的明燈、衆生的良友福田,贊歎叁寶能使佛法流布、久住;能使世人明白叁寶的功德,進而親近叁寶、聽經聞法,明白人生的方向,進而找到生命的真實意義與價值。因此贊歎叁寶,功德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過去修菩薩行時,見到弗沙佛相好光明,殊勝莊嚴,心懷敬慕,七日七夜谛觀弗沙如來,目光不曾舍離,並以偈贊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釋迦牟尼佛因爲贊佛的殊勝功德,而得超越九劫,提前證得佛果。還有一位香口沙彌,因多劫前贊佛的功德,所以生生世世口出花香。香口沙彌今生只要見到他人有一點長處,便會毫不吝惜地歡喜贊歎,而人們只要聞到他口中的香氣,無不心生歡喜,樂于親近。

  佛滅度後,印度有兩兄弟,一名無著,弘揚大乘教義,一名世親,執小乘教法,毀謗大乘,兩人皆青年出家,博學多聞。後來,世親在無著的善巧開導下,方悟大乘妙義,深自悔責,欲割舌以謝罪,無著即阻止說:“同是此舌,既可毀佛,亦可贊佛,毀佛得罪,贊佛即可邀福,今以此舌轉而弘贊大乘,罪則可滅。”于是世親即積極弘揚大乘佛法,廣造諸論诠釋大乘經典,後有“千部論主”的美譽。同樣是說話,一般人自贊毀他,多造口業,而佛法則教我們運用言語來贊歎佛法,宣揚佛法,使每個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僧寶持佛淨戒,爲清淨福田,能住持佛法,弘法利生。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僧寶住世,才能傳承佛法,說法度衆,令人解脫煩惱的系縛。所以贊歎僧寶,不但能令大衆明白僧寶的殊勝功德,進而樂于親近佛法,更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護法護教的積極表現。

  真誠贊歎 智慧利生

  後漢龐統,每次稱贊別人,往往言過其實。有人好奇地問他,他回答:“現在善人少,惡人多,當有人行善、增長道業時,若不贊歎肯定他,只怕行善的人愈來愈少。我努力贊美勸善,十人之中,若有五人因此獲得勉勵而繼續行善,不也是美事一樁嗎?”人們都喜歡聽好聽的話,親近對他有益的人,而贊歎他人,能使人身心喜悅,樂于爲善,同時也對佛法産生好感,進而産生敬信,獲致清淨光明的人生。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嫉妒、驕慢與比較的心,因此無法欣賞別人的長處或者贊歎他人的成就。而學習贊歎,正是拓展心量、增長智慧的方法。當我們放下驕慢,舍離嫉妒,不與他人較量高下時,就能體會別人的用心與長處,並且真誠地欣賞與贊歎他人,使人樂于親近。因此,真誠的贊歎能使我們心量廣大,舍離內心的煩惱,與一切衆生廣結善緣。

  唐朝著名的賢相魏征,曾因犯顔直谏觸怒了太宗,太宗非常生氣,想要殺掉魏征。長孫皇後知道了這件事,馬上換上最隆重的禮服,畢恭畢敬地去晉見太宗。太宗對皇後的舉止感到很奇怪,于是問:“今日並無重大慶典,皇後爲何如此盛裝呢?”皇後回答:“今天正是個值得慶賀的大日子,臣妾聽說有賢明的君王才有忠言直谏的臣子,證明皇上賢明仁德,天下皆知。所以臣妾今日特來賀喜皇上。”太宗聽了之後龍心大悅,因此打消殺害魏征的念頭。古德雲:“一言以喪邦,一言以興邦。”智慧的贊歎能化解危難,解除君臣不合的危機,爲國家社會奠定安定的基礎,值得我們學習。

  人有人的善法,動物有動物的善法,例如:狗不嫌家貧,有忠主之義;雁子飛行,序次不紊;螞蟻分工,勤勞不計較;鵝行步時,長幼有序……。所以能隨喜贊歎一切衆生的功德,明白衆生皆有佛性,可使我們心行慈悲平等,進而返觀自照。動物尚且知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何況身爲萬物之靈的人類!

  贊歎,是菩薩的行門。贊歎叁寶能令自己與他人種下成佛的種子,亦可獲福無量;而隨喜衆生一切善行,不但能令衆生見賢思齊,舍離惡法,成就善法,亦能與一切衆生廣結善緣。所以,我們應當心懷慈悲,常行贊歎,如此不僅成就他人,亦能莊嚴自己的菩薩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