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之在己
文/見钰法師
佛說八萬四千法,究竟旨歸唯一心。佛法中“叁十七助道品”乃大小乘共通的修行基石,其中“四正勤”即是由心開展出的方便法,也是修行的入手處,亦是通往究竟安樂的不二法。“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就是諸惡莫作,讓心中不良善的種子斷除,由意之止而止身口之造作,遠離叁塗惡道之業果。“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就是衆善奉行,積極地以善念轉化惡念,讓人人本具的良知良能,透過涵養擴充,得以彰顯,開啓生命的光輝。這四句話看似平凡,卻涵攝了過去七佛所傳的佛法大意,能締造不平凡的人生。
所謂“一心十法界”,起一個念頭即是一個果報,因果法則是確確實實的真理。假如我們的心是光明清淨、祥和慈悲,就是菩薩的法界;反之,若心裏起的是殺、盜、淫、仇恨、鬥爭、憤怒……等負面想法,不用等到往生,當下就活在人間地獄中。佛法的道理是很真實的,從這念心上來下功夫是最快、最有智慧者。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過去有位文殊思業禅師,出家前本是一位屠夫,後因聽聞佛法而出家修行,曾道:“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線。”要向上提升或向下沈淪,存乎一心,操之在己。
佛法就是心法,我們的真心雖不生不滅、本自清淨具足,卻因無量劫來的煩惱惑業,令寶鏡蒙塵,而隨妄心生死流轉,不得出離。修行即是一個轉染成淨的過程,知見觀念確立了,運用四正勤的方法,不斷薰習善法的種子,在善長惡消中,成就我們的福德智慧。世間一切不出“薰習”二字,不論是器世間物換星移、滄海桑田的時空更疊,抑或是有情世間漸漸變滅的四大五蘊,唯有人人本具能覺知的這念不生滅心性,才是我們安身立命處。故而唯有令善法的薰習力增加,方能一步步與真心相應。禅宗雲:“照顧話頭”,念頭是最微細處,卻也是最直截了當處;儒家也講:“君子慎獨。”愈是無人,愈要小心謹慎、覺察覺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所謂“一念不覺生叁細,境界爲緣長六粗”,所有的煩惱苦痛即是根源于心作不了主。
四正勤是一個最初方便,面對任何的人事物,不論在什麼樣的情境,能保持光明正向的思惟,不斷精勤地努力,才能夠無入而不自得。而佛法對生命的體悟卻更透徹,所謂“先以善舍惡,後以舍舍善。”無念、無住、無我、無爲的境地才是修行最高的目標。一念不生,萬法無咎,十方世界盡在吾人一心中。透過四正勤斷惡修善,由淨心、定心到明心,即是最光明、最踏實的人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