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慎獨

  慎獨

  文/見歸法師

  《中庸》雲:“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在衆人之前,我們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而謹言慎行,深怕展露不好的一面,留下不好的印象;然而,若無旁人的注目,我們的內心是否也能如此光明?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型態的轉變,雖然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卻愈重視個人隱私的空間。人于獨處時,常會有苟且偷安之心,如此自欺則無所不能欺,倘若不能坦誠面對自己,表現于外的也只剩下掩藏與矯飾。所謂“誠于中,形于外”,誠,就是不欺騙自己,內心若能坦蕩蕩,自然也就無所畏懼。所以,在面對內心的當下,能清楚明白自己所起的心念,便是“覺”。

  高廣的華廈可以安居,輕暖的衣裘可以保暖,豐富的佳肴可使溫飽,便利的交通能夠遠行無礙,而令內心安住的處所又是什麼呢?其實,真實無妄的自心,就是讓我們安住之境。倘若內心無法坦誠,即使居住于華廈之中,身著輕裘、飲食無虞、運行無礙,也無法從中獲得真正的歡喜自在。

  能真正認清自己,不加以矯飾,是“真”;能勇于修正自己,並樂于導正,是“善”;從自心中的真、善所展現于外的就是“美”。美並非只指外在生滅的相貌,而是法界良善的美好,一種令人絕對的愉悅。所以想要達到美的境界,唯有發自內心,從誠意做起,進而審慎面對自己,舍妄歸真,必能達到真善美的境界。

  因此,“慎獨”就是要隨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跳脫時間、空間的藩籬。唯有如此,修行才能防心偏曲,才能精進不懈,才能以光明的心念圓滿淨土。

✿ 继续阅读 ▪ 體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