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衆生的良朋益友
文/見萌法師
《沩山警策》雲:“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于耳目。”人生旅途中,良朋益友的扶持,使我們能安穩地度過各種風暴,甚至出現生命的轉機,迎向光明。春秋時代,管仲因良友鮑叔牙之舉,免于牢獄刑罰之災,並一展政治長才,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宋朝蘇東坡因與佛印禅師相交,使其釋懷仕途之蹇,從而深入佛法,契悟禅機,留下諸多詩偈,啓發後人。唐朝永嘉玄覺禅師因道友左溪玄朗禅師的激勵,與東陽玄策禅師參訪六祖惠能大師,得六祖之印可,從此接引行者,弘宗演教。親近良朋益友,不僅能助益我們的學業、事業、道業,對我們的一生更是重要!
修行學佛,除了要結交良朋益友,互相增上,還要擴展心量,以慈悲心爲基礎,以利他爲准則,成爲衆生的良朋益友。如何成爲衆生的良朋益友?首先,要勤修戒、定、慧,培養個人的德行,嚴整自己的行儀,使衆生不僅歡喜親近,進而修行學佛。古德雲:“沙門辦道,以德行爲本”,若能養德,衆生亦受薰習。人心以道德爲依止,雖居困厄,不以爲苦,更不會做出偷盜、搶劫等不善之舉,不僅衆生免于造業受報,更能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其次,要廣學多聞。衆生因爲不明白真理,耽溺五欲,造作惡業,頭出頭沒于六道輪回。所以我們要成爲衆生的良朋益友,就要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才能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儒家亦雲:“益者叁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菩薩向五明處學,就是要爲衆生開啓佛法的正知正見,帶領衆生出離叁界苦海。所以,爲了普濟衆生,我們要發大乘心,廣學多聞。
再者,要培養廣大慈悲心。看到衆生陷于無明煩惱、苦難中,就要伸出援手,以智慧之劍爲其斷除邪見惑障。《普曜經》中記載著世尊初欲出家時所發之四願,即“願濟衆生困厄,願除衆生惑障,願斷衆生邪見,願度衆生苦輪”。衆生皆有佛性,只因無明障蔽,所以我們要發大慈悲心,幫助他們走出迷惑,遠離黑暗煩惱,邁向自性光明大道。如此,才是衆生真正的良朋益友。
最後,要培養智慧心。規勸他人的過錯時,必須“忠告以道”,以智慧心觀察適合對方的忠谏,循循善誘,讓對方知過改過。俗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以寬容的心看待衆生,以智慧勸導,使其遠離邪見、惡行。這麼一來,衆生才會歡喜接納,真正視吾人爲其生命中的良朋益友。
修行學佛之人,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自利利他才是一生的努力方向,所謂“滔滔苦海內,叁寶爲舟航”,我們發廣大願心要化育衆生,更要發長遠心,時時反省檢討自己,落實上述成爲衆生的良朋益友之道,才能真正接引衆生契入菩提,畢竟大樂。如此,方不辜負此生修行學佛的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