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來的忍辱柔和衣

  如來的忍辱柔和衣

  文/見膽法師

      《法華經》雲:“如來衣者,柔和忍辱衣是。”“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以能忍之心對治所忍之境就能防止一切障礙惡業發生,就如同護身之衣,保護我們的法身慧命。如來是佛的德號,以名昭德,“如”是如如不動,“來”是無所從來、無所從去。法身慧命若能保任,自然具足定慧,得大自在。所以不論是出世間法的道業,乃至于世間法的學業、家業及事業,柔和忍辱就像每個人擁有的一件護身衣,護持我們成辦一切所願。

  宋朝有一位賢者名爲梁灏,數十年寒窗苦讀,只爲了考上進士。盡管朋友們都各自完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盡管四面八方傳來的勸退聲不斷,他依然一如往常,爲了達成願望,忍耐一切辛苦、摒除一切享樂。時間轉眼間過去了,看著孫子都考上了進士,他更加地奮發圖強,終于在八十二歲那年,高中狀元。有堅定的耐力及意志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成辦學業很大的助緣。

  所謂家和萬事興,和樂無诤是家業興旺的根本。從前有一位商人,逢過年佳節仍辛苦地到外地做買賣,有一次正巧看見有人在賣吉祥簽,一偈五百兩,心想過年討個吉利,雖然很貴也忍痛買下;那人還特別交代他,偈子必須背熟才能發揮功用。于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就不斷喃喃自語:“往前叁步想一想,退後叁步想一想,瞋心起時要思量,放下瞋心最吉祥。”回到家中後,竟發現房門外有兩雙鞋,心想自己爲這個家而疲于奔命,妻子卻紅杏出牆,火冒叁丈之下即沖向廚房拿起菜刀,准備砍殺……。忽然腦中浮現剛才誦念的偈子,他往前走了叁步,想一想,退後又走了叁步,再想一想。原本熟睡的妻子聽見外頭的腳步聲而醒過來,知道是丈夫回來了,便說:“新年到了,爲了討吉祥,歡迎你從外地回來,我特別在門口放了一雙新鞋給你!”丈夫于是恍然大悟。幸好有這吉祥簽的幫忙,免去一場誤會可能産生的災難。所以心中起瞋心時要忍一忍,叁思而後行,否則動之于口是惡言,動之于行必定闖禍。因小失大,是不值得的!

  某家汽車公司早期堪稱是臺灣汽車工業的代名詞,卻曾經出現創業四十年來的首度虧損,一連虧損叁年。爲了扭轉局勢,在公司領導人開源節流的政策下,所有員工齊心協力,猶如臥薪嘗膽,終于在第四年創下盈余新紀錄,讓國內其他業者羨煞不已!所以成就事業也須下一番工夫,忍一切外境的挑戰,一心一意朝目標奮鬥,終會出現嶄新的成績!

  經典有段譬喻:忍辱與慈悲是雙翼,能助飛離瞋恚怨恨的黑暗深坑;由忍辱力與慈悲力之故,能趣向空性智慧的光明虛空,得大自在。面對一切瞋惡之境,這念心始終如如不動,不與瞋境相應,定力及智慧自然具足,這就是忍辱的功德。所謂“怒”是心奴,“恕”是心如。瞋心一起,因爲不能作主而引發身口意叁業造惡,成爲自己的奴隸;反之,如果知道回光返照,忍惡無瞋、忍心不動,能作自己的主人,內心自然平靜自在。如此,不但自利亦能利他。所以《佛遺教經》說:“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辱是自利利他的善行,在成就學業、事業、道業的過程中,以慈悲柔和之心常行忍辱,就能擁有成就一切世、出世間法的護身衣!

✿ 继续阅读 ▪ 掃地掃地掃心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