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實修行,作真佛子

  如實修行,作真佛子

  文/見城法師

  無論時空如何改變,時代如何日新月異,若沒有真正契悟真心、見自本性,生命就注定如霧裏看花般渾沌不清;若沒有去心垢染,未來就仍要受造業之苦。

  古德雲:“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不降釋尊,衆生總癡迷。”叁千年前,幸賴佛陀出世,衆生才得以出離叁界生死的迷津;叁千年後的今日,我們有幸聽聞佛陀法音,領略世尊親證之理,是何等的福報!試問自己在修行路上,是否真正具足了信心?若對“苦”沒有深刻的認識和深信,精進之心便不易發起,亦不能真正觀衆生苦,而發起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之心。四聖谛是佛法的根本精神,倘若不是建立在知苦斷集,我們爲何修行?若因心模糊,方向不清,只怕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大般涅槃經》中:“複次比丘,更有七法,一者觀于無常,二者觀于無我,叁者觀于不淨,四者觀苦,五者不樂世間,六者不著五欲,七者勤修寂滅,汝等若能行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長。”是故行者,應當觀苦。

  《大般涅槃經》記載,佛將滅度時,一切人天哀傷悲痛,希冀世尊能再住世一劫。由此可知,生在佛世雖是最大福報,然此因緣會亦當滅,修行仍是要靠自己努力。今日我們生長在佛法興盛的臺灣,有大善知識住世,更當精進,莫因一切得來容易,而不珍惜。

  《大般涅槃經》亦記載,佛陀于娑羅雙樹間將入滅時,諸天以無數香花、微妙天樂供養世尊,佛陀卻告訴阿難:“欲供養我報于恩者,不必以此香花伎樂。淨持禁戒,讀誦經典,思惟諸法深妙之義,斯則名爲供養我也。”佛之法語告誡,在在提示我們唯有如實用功,才是真供養。

  今日,我們雖已聽聞佛法,了知解脫真理,仍屬覺悟的初步。唯有如實修行,善加珍重,時時將佛法落實于生活中,方爲真佛子!

✿ 继续阅读 ▪ 展露生命的微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