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的妙藥──禅修
文/見铿法師
功利主義、個人意識的種子如病毒般,散播在現今社會中,深植于學子的心中。尊師重道、禮義廉恥等道德觀念被斥爲迂腐過時,個人的利益、享樂被神聖地奉爲第一考量。于是,打架、勒索、偷竊、男女問題……層出不窮,老師無奈,學生不滿。教育品質每下愈況,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學生心安不下來,學業無法成就。教育效果不彰,究其根本原因,肇因于人心的迷失。這念心始終向外攀緣,逐物忘本,成了欲望的奴隸而不自知。若能懂得返光向己,返照自心,練習作主,將會發現原來能作主的這念心才是真正的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便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最好的方法即是“禅修”。
“禅者,佛之心”,禅即覺悟的心。禅修,即是透過參禅打坐以澄淨自己的心念,進而修正自己不正確的知見、價值,並導正偏差的言語和行爲。藉由靜坐,令身不動,繼而慢慢心也能甯靜下來。如同要澄清一杯濁水,必先置之一處,靜止不動,時間久了,雜質自然沈澱,清水自當現前,禅修的作用即同于此。沈澱心靈是淨化自心的第一步。大學雲:“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平時心中雜念翻騰,心猿意馬,透過打坐,心系一境,心中的妄念逐漸止息下來,定力日益增長,本具的智慧亦漸能開顯。
禅修是心靈的教育、覺悟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若能習學禅修,則勢必更能認清“教育”的本質與內涵,甚而啓悟各種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然而,要教好別人必先教好自己;要指引他人正確的人生方向,自己不能對人生茫無所知。經由禅坐,重新認識真正的自己,認識這念心的作用,體知一切人我是非、愛憎、冤親無不是從心而起,更領悟到心通法界的不可思議,于是,教育找到了入處。“心是惡源”,故教人要從“心”下手;心通法界,故慈悲心與願力絕對能扭轉乾坤,化腐朽爲神奇。
就學生而言,禅修亦實有莫大的助益。此可就叁方面來看:首先,透過禅坐的薰修,心安定了,專注力增強了,記憶力和思考理解力亦相對增進。所謂“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其次,因爲禅修,心有些定力了,遇事不再莽撞沖動,乃至能分析因果輕重,叁思而後行,知所進退,自己的煩惱減少了,領知這清淨、不動的心就是真正的自己,是真生命,其中具足一切功德寶藏,由此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標。
爲師,不只是經師,更要做人師。而“心”的教育,方是最究竟的教育。教心,唯以心法,佛法、禅修即心法。但如何在教育中落實禅修呢?于上課前全班靜坐五分鍾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這五分鍾,老師可以灌輸學生正確的人生知見和因果觀念。其次,日常的機會教育甚爲重要。時時以各種因緣化導學生,令之認識心的作用與因果昭然不爽的道理,藉以強化學生的道德觀念。教師,實是教育的靈魂人物。教師本身的人格和知見攸關下一代的心理發展。因此,教師自身的教育便不容忽視。將正確的知見,落實在日常的言談舉止中,以身教、言教教化學生,以慈悲、願心感化學生,若能如此,則校園問題不除自除,教育才能發揮其積極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