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來自由
文/見瑩法師
雖然每日早課都會誦持“摩诃般若波羅蜜多”,但對這句話的意義,卻沒有深刻的體會。
所謂“摩诃般若波羅蜜多”,意即大智慧到彼岸。自從了解“大”即是“智慧”、即是“彼岸”後,常在唱誦時體會“它”在哪?這聲音從何處生、何處滅?爲何自己知道要唱誦呢?爲何這聲音能如此無滯、無著,一唱即有,一閉即無?每天,從音聲的運作當中,我反覆思惟“去來自由”四字。專注中,發現自己可以完全掌握每一個字、每一個呼吸、每一個轉音,那種從心發出的音聲,沒有任何的阻礙,令人感到全身舒暢。
但是,自己在面對境界時,卻無法體會“去來自由”的心境,往往“大”成了“小”,“智慧”成了“愚癡”,“彼岸”成了“此岸”,反而住著在煩惱上,無法看破。殊不知覺觀音聲是生滅時,也應想到煩惱亦是生滅?覺觀音聲是妙有時,也應知道煩惱亦是菩提?因爲自己並未將“摩诃般若波羅蜜多”落實于日常中,自然無法體會“去來自由”的意境。
六祖大師開示大衆,要總持心念!音聲要用就有,煩惱即轉即了。相信自己只要時時系此正見,對于修行必有所增益。心既能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又如何不能轉化煩惱?真正的大智慧,不正是“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的自在?百花原無,雲何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