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樹葉的,這個中介使者的性空特征難道不足以證明樹葉性空的特性嗎?
更進一步觀察會發現,當大腦對眼睛獲取的光的信息進行再加工時,便形成對外部事物的映像,大腦是通過映像形成對外界樹葉存在性的認識的,這個映像在佛經裏叫做“眼識”。也就是說,如果不假借于光線的傳播、眼識的形成這兩個環節,眼睛和大腦就不可能形成對外界樹葉的認知,它們將永遠不可能直接感知我們認爲存在的外面的那片樹葉。顯然,眼識和外面的樹葉不是一回事,就猶如一個人的照片和該人不是一回事一樣。這種通過眼識斷定外面樹葉存在的現象,就像我們看電視上有人的畫面,因而産生電視上有人存在的感覺一樣。事實上,電視裏從來沒有我們所感覺到的那個人的存在。同樣,當我們斷定外境存在樹葉時,其實也是通過眼識並將眼識的特性強行地投射到外面,從而堅固地認定外面有樹葉存在。這種投射是大腦和眼睛在外面的虛構和假立。而眼識始終在持續地遷流,故而外境也就被持續地假立著!
概而言之,大腦(心)對六根得到的“色聲香味觸法”的信息進行加工形成“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我們對六塵的存在性完全是建立于六識之上,心妄想了六識,然後又將妄想的六識假立爲外面的六塵。這就叫起識造境,或者說六根向外“取境”。
《楞嚴經》就是這樣闡述了六塵、六根、六識的本性。
後來當我又看了一些因明著作及《俱舍論》後,對這個問題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原先是站在一個科學工作者的立論層次上,引用佛法來證明緣起性空的不虛。而在《俱舍論》等著作中,佛法對此問題的揭示更是直截了當。《俱舍論》中說,眼睛所見之色法是映像,所見叫現量,耳鼻舌身諸根亦同此,它們的功能就像鏡子一樣。只有第六識意識才會對外境起種種分別念,並執著爲真。所謂修行也即停止第六識的妄想分別,但又不廢前五識的鏡子顯現功能。這樣我們才能一方面了了分明,一方面又一物不執,回歸心性的本來狀態。
在了達了偉大的“緣起性空”之理後,我對佛法立刻便生起了不可退轉的堅定信心!一九九六年,在完成博士論文後,沒有絲毫勉強,我就誠心誠意地皈依了叁寶,從此開始了認真學佛的人生曆程。
一九九七年,我又進入了密宗之門。這一年在我的學佛之路上顯得特別關鍵——我認識了我的叁個上師,接受了叁個灌頂,常常覺得身心非常空曠,整個人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特別是色達喇榮佛學院的秋吉尼瑪活佛,因爲造金剛薩埵像的因緣來到南京,並住在離我家很近的一個道友家裏。他的高尚人格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決心依止他,上師也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並賜我法名“慧賢”。在上師那兒,我又一次更深地領悟到了緣起性空的進一層涵義:緣起是佛性(覺性)顯現萬象的一面,性空是佛性“空”的一面。實際上這兩者是不可分的,這個佛性從空性角度看是不生不滅的,無有任何實質;從緣起的角度看,按緣起法則顯現一切萬象,而這一切萬象都是佛性的一種狀態。空有不二的意思就是說,境像正當顯現時,該境像的空性與顯現不離不合。
秋吉尼瑪活佛還給我們講述了晉美彭措上師宏大的弘法利生事業,我一聽內心就生起了極大的信心。恰逢此時法王如意寶來到上海,在我和道友專程前往拜見上師時,我們得到了他老人家不可思議的加持。這一切都引發了我要到學院來進一步參究的信心。
二○○○年六月至七月,我總算排除一切困難趕到了色達喇榮,有幸參加了佛學院的金剛薩埵法會並接受了上師的大幻化網灌頂。這短短的兩個月,卻在上師不可思議的加持下,對我的一生都産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記得在學院“耍壩子”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表現佛在因地布施的話劇。在觀看該劇的整個過程中,我一直都在流淚,內心深深地感動于義成王子的勇猛布施之舉。望著坐在場地對面的法王如意寶,我頭一次真正在內心生起爲救度一切衆生而成佛的強烈決心。記得上師在一次灌頂後,告訴每一個第子,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以一切衆生爲大悲對境,念念不忘救度衆生出于輪回苦海,使他們獲得究竟安樂。上師的話讓我對緣起性空的認識又上了一個臺階,這“性空”決不是讓你無所事事、墮于頑空、斷滅空的消極狀態中,而是要奮起菩薩六度萬行之志,爲利益和救度一切自性衆生而隨緣任運、精進不懈。
從學院回來後,我有了一種身心被洗滌的感覺,于佛法的見地修行也越發增上,對密宗的殊勝見修行果生起了真實無僞的定解。並發願今生要以《定解寶燈論》爲見,《直指心性注疏》爲修,《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爲行,即生以大圓滿法成就正等正覺。
現在,我已能于覺性體中相似地安住,內心能初步區分起識造境的輪回狀態和安住空性的覺性狀態,修行也變得非常的簡單和直接,內心得到從未有過的喜悅和滿足,深感沒有白白地得此寶貴人身。《證道歌》中的“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這句話,恰好表達了我對自己未來修行的期望和決心。我深深地明白,無始以來起識造境、妄想執著的習氣非一朝一夕就能清除,這需要長期甚至畢生乃至多生的精進而勇猛的修行。相對于達到圓滿正覺的路程來說,我還站在起點上。我深切祈願,我這一生的一切身口意都能爲承辦衆生利益而存在,于衆生無有絲毫不利和傷害。並願我能于一切境遇之中,都不失慈悲和覺悟的正念。
我衷心希望所有的衆生都能多多聽聞佛法,多多思考佛講的緣起性空的道理,使自己能對之生起定解和信心,然後努力按照這個道理去尋求覺悟,脫離痛苦的六道輪回。其實這所有的六道也都是我們的心所造作出來的外境,無有自性。我們只要通過禅定和其它的一些方便,使自己的心相續不斷趨于覺悟,最終一定能成爲圓滿覺悟的自性佛!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否則每天陷于忙忙碌碌的塵世生活,六根遇到適意的六塵就戀著不舍,遇到不適意的六塵就不高興,一生都處在不停息的六根“起識造境”之中,生不知所由,死不知何去,吃了一輩子飯,卻不知道爲什麼而吃,這樣的生活只能說是可悲可歎!
更進一步地說,我們除了尋求自己的覺悟外,還應當發願救度一切衆生出離輪回的生命狀態,使他們也達到圓滿覺悟的狀態,得到徹底究竟的安樂。
願一切衆生都能勝解緣起性空,體悟自己本性是佛,最終達于圓滿的佛地!
讀者朋友們現在應該對田博士有所了解了吧,我相信他的科學佛教論一定會對有智慧的人們有所啓發。我更希望所有的智者都能像他那樣精進修持!
如今的社會上有許多整天把佛法挂在嘴邊,實際上卻在幹一些危害衆生之勾當的人,他們的所作所爲根本談不上利益衆生。所有這些高喊發菩提心的人們,包括有些四處“弘法利生”的法師,請你們參照一下田博士的所爲,再扪心自問一下,在這個對社會負責的人越來越少的當下,你們,當然也包括我們,乃至所有的佛教徒們,是否都應該追隨先輩大德們的足迹,成爲名副其實的佛子呢?
還有那些不信佛也不學佛的人,也應該從田博士的經曆中去思考自己應該走的人生道路。當越來越多的東西方高級知識分子開始在佛法當中尋求人生真義之時,當他們越來越堅定地認定佛法只能給人以利益,而不會帶給人類任何損害時,你們這些固執而渺小的人,如果還要堅持自己的陋見、不希求佛法,那我也只能說這是對你們自己好不容易才獲得的難得人身的最大浪費!生而爲人卻不知行持佛法,這樣的生存和旁生有什麼區別呢?我這樣說並非惡意汙蔑那些不信佛法卻又整天亂議論、胡誹謗佛法之人,十八世紀著名的佛學家、曆史學家貢唐丹畢卓美就曾說過:人得到人身沒有去修法與畜牲無有差別,就像芒果若不食用,與巴豆又有何區分?
因此,佛法的智慧只會讓人更快樂,佛教的修行只會讓人真正地脫離痛苦。一代藏學大師更敦群培就曾說過,“唯有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其它宗教都是信仰的宗教。”
爲了讓我們自己的人生得到最究竟的利益,我們都應該將自己的雙手放在膝蓋上,閉上雙目去靜靜思維一下佛教的殊勝智慧!
《2 我的佛教科學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