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大法船 航向心靈故鄉
載浮載沈的海海人生中,
頭出頭沒不停泅泳,何處停泊靠岸?
蓦然回首,你可知,鄉關又在何處?
文/張英姿
一位愛旅行、愛飄泊、愛流浪的年輕女建築師,走過了十多個國家,一度,她著迷于西班牙的一處小漁港,看海吃飯淡泊的日子;然而最終留住她的腳步的,是一幢正在興建的禅寺──她在這艘大法船上,看到了停泊的彼岸,那是旅途的終點,尋尋覓覓的心靈的故鄉。她說,還是愛駕船,在心海裏;還是愛優遊,在每一個當下,都希望恁麼自在。
畢業于建築系第一學府──成功大學建築系和研究所的見建法師,也是佛教界第一位取得建築師執照的女衆法師,但鮮爲人知的,她也曾是校園蝶泳的女性紀錄保持人。“遊泳其實和修行很像,”她說,都是一條必須獨力求自我完成的道路,同參道友的惕勵和大善知識的指導,都是不可少的助緣,但終究仍需靠自己不斷反省、修正和練習,不過,只要不斷破浪挺進,這也是條超越自我(自利)和衆人一起成長(利他)的道路。
冥陽兩利結善緣
曾經,她也把“宗教”規劃爲老年以後的生活寄托,經常穿梭各道場發心的母親,引不起她的共鳴:“媽媽信佛教,我信睡覺”。直到發現“向來出門念經,回家念我們”的母親,到中臺禅寺分院普佛精舍禅修以後,變得更柔軟可親,她才正視從心性契入佛法的教化力。之後,一場因外祖父往生而舉行的蒙山法會,更帶給她深刻的感動和信心。彼時,中臺的法師就在外祖父家的門庭布置了超薦佛壇,莊嚴的氣氛,不僅讓家人都得到撫慰,連來往的行人看到莊嚴的佛像,都不由停下腳步禮拜慈顔,原來,“因由莊嚴的佛像、壇場,無形中就能結下許多善緣,真是不可思議啊!”
在建築師事務所五、六年間,繁忙的工作壓力讓她經常策畫旅行,逃離現實去喘口氣,然而,旅行並不能讓身心真正的放松,尤其回到工作崗位問題依然仍在,“因爲自己的心態還是一樣”。她不禁質疑,爲什麼非做建築不可?她期望過古人的躬耕生活,種菜、莳花、讀書,閑時就走下山去打壺酒、叫點小菜、吟詩作對……。正當生涯茫茫然之際,健康也出現問題,她突然興起上山打七的念頭。
回光反照是鄉關
中臺的禅七,從壇場到寮房,日夜總要走個數回,她在環山蓊郁間上坡下坡,專注著走著走著,刹那間和田園生活、終老山林的影像融合爲一,她恍然明白:“這不正是我想過的退隱生活麼?如果是,我爲什麼還要再浪費二、叁十年的生命,來換取這樣的生活!”而埔裏山間的多變氣候、風雨雲霧、日月星鬥,也讓她短短的路途仿佛一次次的旅程,再思量,過往那許多的參訪、流浪,冥冥中都爲了尋一個究竟的心靈故鄉吧!
于是她加入興建中臺主體的義工行列,並在父親和惟覺老和尚的鼓勵下,取得建築師執照,貢獻所學。見建法師說,在建設道場的過程中,愈來愈能體會到老和尚的慈心悲願,爲弘揚佛法所展現的承擔、智慧和創意,領導四衆弟子一起灌溉這塊大福田,使弟子都藉由發心而成長,修福修慧兩足尊。
從動土到今年九月一日即將落成,短短七年能成就如此宏偉莊嚴的梵宇,令人不可思議。工務所經常是夜以繼日挑燈工作著,見建法師說,師兄弟沒有人喊累,因爲年屆古稀的老和尚總是身先士卒。記得,一次老和尚看病回來,已經深夜了,猶抱著病軀和大家開會到淩晨叁點多。“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己身求安樂”,所以老和尚的願行高瞻遠矚、圓融無礙,而過去在工作上的困境,見建師也在老和尚的身教中得到解答。
例如,建築工程向來需要多方的配合、曆時數年,她經常苦于放下構思到一半的設計圖,去回答一個已在興建中的案子遇到的問題,她說,這種思緒切換的過程,最是耗費能量。然而,老和尚完全沒有這種煩惱,自走出茅篷弘法至今不過十數年間,中臺禅寺、佛教學院、各地精舍、普臺中小學的籌建,乃至九二一赈災、護國護教的菩薩行,幾乎齊頭並進,老人家始終親身帶領著弟子參與,所展現的大氣魄、大智慧,“當下即是”,就是最精妙、最自在的身教。
以相表法作明燈
中臺的設計,著重以相表法,參與設計的李祖原建築師贊歎,自已是跟著老和尚寫曆史。見建師帶著各界參訪時,有人說中臺的外觀像西藏布達宮,或大陸、泰國、日本某某刹宇的特色,其實,這就老和尚弘法國際化的目標,既融合了佛寺、清真寺、教堂等世界各宗教的精髓,又糅和臺灣本土宗教的特色,建造出代表臺灣、立足國際的佛教建築。所以每一磚一瓦、用色雕飾都有典故和意義,內部達兩萬多坪,也包括了陳設佛教文物的展示空間,其藝術和創意深具教育學術和啓發性,已吸引海內外的信衆、專家齊來參訪。
就像一進到宏偉的四大天王殿,人人都不禁贊歎,而“每一句贊歎、禮拜,就是和善法結緣,在心地播下一個離苦得樂的解脫種籽。”見建師說,自己有幸能參與各項道場的建造,就像師父給她的法名“傳船”,法號“見建”,仿佛期許她經由一同興建中臺這艘大法船,載著自己和衆生,渡過茫茫的大海,航向解脫的彼岸。
披剃出家以來,雖然工作與壓力有增無減,但她已經了然心地行舟的悠然自在;縱使考驗不斷,師兄弟間砥砺勸勉,跟在大善知識身邊學習,法喜亦是不斷,例如,老和尚創新頓漸不二、大小乘結合的錫杖,將四大天王殿的柱子化爲十二公尺高的天王,每一天王又有另叁位天王的尊顔……,親睹自性這般神通妙用,信心豈不增長,于是團隊在專業上的技藝也突破不斷,例如采用德國大型玻璃帷幕、鍍钛技術等;所有的建材、結構也非常注重防震、防火等安全考量,通過九二一大地震的考驗便是深謀遠慮的證明,相信,千百年後,即使人事境遷,建築本身猶能無情說法、有情聽,不是嘛?
九月一日,這塊大福田、這艘大法船終于要落成了,不過欣慶成果之前,還是很需要大衆來發心整理,至于無暇發心的大衆,千萬記得把八月卅一日晚上和九月一日空下來,見建法師分享了一個觀賞主體的好地方──釋迦公園的階梯上,當夜暮低垂,你將能欣賞到摩尼寶珠放光最莊嚴的一面,希望也能啓發每一個人本具的自性光明,光光相照到娑婆世界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