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落實戒行

  落實戒行

  文/見期法師

  祖師雲:“參禅第一,持戒爲先。”在中臺出家是最大的福報, 導師秉持佛陀的教誨,不僅以身爲範,更教導四衆弟子以“戒”爲本,並以“中臺四箴行”作爲日常行持的圭臬,一切皆是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能度世。”出家即是發心修行的開始,所以我們不僅要有“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願心,更要深信因果、深信衆生皆有本具的佛性。記得剛出家時, 導師總是提醒弟子要一日叁摩頭,知道自己現在是出家衆,隨時注意身口意叁業“心無善念不起,口無善言不說,身無善事不行”,如此兢兢業業,斷惡修善,在每個起心動念間覺察、覺照、覺悟,才能真正落實修行。

  因地心即果地覺,修行如沈濁水,不怕念起,只怕覺無,只要我們能夠看清生命的真相,將煩惱慢慢去除,清淨心自然就會顯現,所以修行一切皆不離因地上的努力。古德雲:“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修行更要實在,不可忽視任何細微的言行,因爲一點一滴皆有因果,所以我們起了貪、瞋、癡、慢、疑的心,就要立刻覺察、覺照,改過遷善,如此心正則法正,舉手頭足不離佛法,才能真正了生死、度衆生。

  佛法不離世間法,要想落實戒行,中臺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就是最踏實的方法。對上以敬:可除我慢心,所謂“佛法從恭敬中求”,心懷恭敬,法才能入心,才能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對下以慈:可除瞋恚心,能夠慈悲平等對待一切衆生,就是菩薩的境界,所以平時若能養成慈悲爲懷的氣度,就和菩薩的法界相感通。對人以和:可除粗暴心,修行若能做到和合無诤,面對任何困境,便不易起爭執摩擦,道業就易成就。對事以真:可除虛僞心,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真實面對自己, 所以 導師常開示大衆道業要真、學業要真,順逆境皆要安住在當下,這念心就是絕對的真,這念心就是無上至寶。

  《佛遺教經》雲:“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爲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修行是一條長遠的路,唯有以“戒”爲師,落實戒行,才能真正斷除煩惱,了生脫死。今生有幸在 導師的座下出家修行,更應追隨大善知識的腳步前進,以度化衆生爲己任。期勉自己能夠成爲一位真正的修行人,不僅落實生活中的細行,更要回互用功,找到當下這一念踏實的心,如此事理一如,道業必能有所成就,才不會辜負今生出家修行。

  

✿ 继续阅读 ▪ 過度的防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