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與永恒。
無常的色身,可以是貪瞋癡老病死的奴隸,
也可以是行菩薩道的利器……。
文/見棟法師
“爾時菩薩肉筋盡斷,不能自製,欲上而墮。自責心言:汝當自堅,勿得迷悶!一切衆生墮憂苦大海,汝一人立誓欲渡一切,何以怠悶!”──大智度論卷四
臺燈下,一個修行人,正研讀經教,尋求永恒的生命;同樣的燈光下,一場生死大戲也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著。
一只飛蟲跌落在書桌上,奮力掙紮了幾下,終于僵住不動,又死了一只蚊子一尊未來佛。
這是它被迫離棄的第幾億萬具屍身?幾時它才會對這沒完沒了的生死鬧劇,感到疲厭而開始修行?
燈下,目睹這一切的修行人,又將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死?無始劫來,我們可以爲了財色名食貪瞋癡犧牲生命,在所不惜,然而如此這般的慷慨激昂,只有讓我們更沈淪!
是我此肉身 恒屬老病死
不久當臭爛 彼須我當與
這是菩薩的發心,菩薩只看到有一只饑餓的老鷹,它需要溫熱的肉,故慨然許以生命。這是菩薩的慈悲視衆生如一子,平等無差。
這無常的色身,可以是貪瞋癡老病死的奴隸;可以是行菩薩道的利器。短暫的生命,可以在愛恨情仇、爭強鬥勝中消磨殆盡;也可以“將此身心奉塵刹”,換得永恒的佛果。
精打細算的衆生啊!那個較劃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