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刮垢磨光見真性

  刮垢磨光見真性

  文/見謀法師

  佛者,覺也,爲福慧兩足之尊。意即佛陀已是圓滿世間、出世間一切福德、一切智慧、一切功德的大覺聖人。因福足、慧足,故名福慧兩足尊。

  學佛之人自然是向佛學習,但該如何學習呢?《阿含經》記載:修行人當行叁事,即教理、福德、禅定。若能以此叁事爲修行方向,必能成就道業。而其中“福德”一項又該如何成就呢?

  佛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每一種相好皆爲累積百福所成就,故又稱爲“百福莊嚴”。而福報,即從修善法來;善法又從持戒、出坡、作務、行善……利益大衆之事而來。因此想修福報,就不能不修一切善法,其中“出坡作務”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出坡”,古名“普請”,即“禅林從事作務勞役,普請大衆上下合力”也。《敕修百丈清規》雲:“普請之法,蓋上下均力也。……除守寮、直堂、老病外,並宜齊赴。當思古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誡。”故出坡是自古叢林常行之事,由衆人共同合力完成道場中的種種事務。因此“出坡作務”即是做利益大衆之事,亦是行善積福、從利他當中完成自利的最好方式。此外,更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最好的助道資糧。

  爲何出坡作務能幫助衆生“明心見性”呢?因爲衆生從無始劫來,煩惱、習氣、執著等垢染深重,雖本具最尊最貴之靈明佛性,卻隱匿于凡夫煩惱泥濘中,不見其光明。亦猶金在礦,若不披沙揀金,則純金不能現前。所以披沙揀金的最好方式之一,即是出坡作務。爲什麼?因爲吾人無量無邊的煩惱,往往在動時方易顯現,此乃“法生則種種心生”之義。境界現前,方能牽引深埋于八識田中的業識種子現前,猶如官兵殺賊,須先誘引賊人出來,方能一網打盡,賊人不出,則難以伐賊。因此,境界即是誘引煩惱現前之誘餌,煩惱、執著現前了,方知自己修行有待改進的地方,最後以佛法的智慧照破煩惱執著,披沙揀金、刮垢磨光,最後轉識成智,恢複本具清明的佛性。

  《大乘起信論》雲:“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有礦穢之垢。若人雖念寶性,不以方便種種摩治,終無得淨。”、“以垢無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爲對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歸順真如法故。”因此,修一切善,即爲對治一切惡。而種種出坡作務、善法,即是磨除煩惱習氣的最佳方式。待煩惱垢盡,則作而不作,不作而作,全事即理,理事一如。

  因此,出坡作務即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古德亦以“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作爲修行方向,出坡即是動中修行,不僅成就大衆,同時也累積自身的福德資糧,更于其中化除煩惱,契悟自性無上菩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