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可能做到的。
有一張相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照片中,李娜一身平整、輕便的僧衣,一雙布鞋,臉上一臉的平和,還有一絲淡淡的笑意。如果說言爲心聲的話,盡管不聞其言只睹其形,但這形我想也會與她的心境頗相吻和吧。
尤其讓人倍感鼓舞的是,李娜不僅自己走上了解脫之道,還將母親也度入了佛門。李娜自己說:“後來我就到了美國,然後把媽媽接來與我同住。第一年我們母女有很多磨擦,媽媽沒日沒夜地勸我還俗,但她說服不了我,我也說服不了她,我們常常抱在一起哭。再後來,媽媽漸漸地感受到我的變化,漸漸接受了我的選擇。現在我們生活得很好,媽媽每天念佛,跟我一起吃齋。最近我給人看廟,媽媽也跟我一起住在廟裏。”
世間有句俗話:“人正不怕影子斜”,謊言雖暫時可被僞裝成真理,但終究有一天,真理的灼灼慧日一定會驅散盡所有無明的雲霧,因它本身就具有不可戰勝的力量。同樣,選擇了追求光明之路的人們,盡管有可能一時不被衆人,包括父母親朋理解,但只要自己堅持正確的人生方向,同時又權巧方便,隨宜施設,這世上恐怕不會再有萬難轟破的保壘。我們原本就在幹著正大光明的事業,有什麼理由不把周圍的人們最終也聚攏到自己的身邊呢?恰恰在這一點上,有很多修行人都將原先向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又退縮了回來,僅僅因爲親友的眼淚或者憤怒。
那麼你到底要什麼呢?是自他的終極解脫,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遷就忍讓?李娜的行持應該說給了人們頗具意義的啓示。
說到這裏,我又想起了本人在《僅有借鑒與研究是不夠的》一文中所發的感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更何況爲這種榜樣提供精神指導的是佛法。”的確,當年的弘一大師也正是憑借自己遊刃有余于世間文藝的卓越才華,後又勵力守持嚴格而又清淨的戒律之舉,才打動和影響了一大批人,特別是他周圍的的原先同屬文藝圈的一些朋友。當大師的風範越來越多地被人傳揚、宣講之後,他的影響力就更是日漸深入而廣大。
希望李娜也能如大師那樣,將世間才藝之顛峰當作學佛的起點,向更祟高、更究竟的生命極至繼續邁進。也希望我的幾聲喝彩、小小文章能引來公衆對就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佛法的幾許感悟、幾束正視的目光。作爲佛教徒,我們原本就應該將一切有可能導向善果之人、之事向社會廣而告知,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
不知道李娜的末來會怎樣,但是我相信,矢志不移地走在佛道上,總有一天會迎來滿天絢目的佛光。
這個世界上幾乎人人都在進行種種的賭注,而人們的賭資則都是自己的生命,但生命屬于現世的個體只有一次。故而每個人都應該考慮考慮,我拿生命賭什麼呢?對李娜來說,她把此生,也把來生完全交付給了佛法,這種舉動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一定會贏得越來越多的智者們的贊同。原本智者生存于世的目的就是發現並追尋真理,對賭博人生生起強烈厭離心的李娜,當她發心出家修持,並決心以佛法的終極智慧徹證宇宙人生的終極真理時,具智者對之所能做出的唯一反應便只有擊節贊賞。
像李娜這樣出家的演藝圈藝人尚有八十年代以《霍元甲》而風靡內地及港臺的演員黃元申,在成功地扮演了霍元甲後沒多久,他就上了九華山出家修道去了。還有“佳視”前節目主持人廖鳳明看破紅塵,削發爲尼;“無線”藝員莊文清、倫志文等人相繼削發步入佛門;《水浒》武打設計的導演袁和平的弟弟袁振洋,曾做過演員和武術指導,他也出家做了和尚……
最容易滋生貪欲、腐朽、墮落的演藝圈,很可能會讓一些具善根的智者,反而因此更能看透人性的本質。因爲在文藝舞臺這個大戲場上,所有人生的悲歡離合、世事的變遷滄桑、古今人性的美醜大戰,都可以在舞臺上得到最集中、鮮明、濃縮的展示。是沈進去拔不出來,還是遊上岸冷眼觀望,這就全在個人自己的掌控把握了。
更多的皈依佛門的明星們,他們對佛教的了解並非達到如李娜那樣的理解層次,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也同樣以種種因緣而開始在複雜、混亂、讓人眼花缭亂的娛樂現場意識到了某種內在的精神歸家的渴望。
二、諸多明星結佛緣
明星們與佛教的因緣各不相同,但不論他們以什麼樣的方式與佛法結緣,最終都能從佛法中獲益良多。
對電影發燒友來說,基奴·裏維斯的大名可謂如雷貫耳,他是當今好萊塢影星中最受人歡迎的青春偶像之一。我本人也曾看過他演的《小活佛》,至于他出任主角的《黑客帝國》一片,更是被許多佛教徒當作西方文化人試圖讀解中陰奧秘的經典。記得在看《小活佛》時,基奴·裏維斯那種在西方影星中非常罕見的純淨和質樸的品性就深深打動了我,以至到現在我還能時常回憶起他那雙清澈而透明的眼睛。後來在看一些資料時才得知,當初爲演好這一角色,他曾潛心研究過佛教書籍,並自此與佛教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妙法蓮華經》中這樣講過:“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即已入佛道。”此偈充分說明了十方諸佛的悲心切切與佛法萬千法門的浩大無邊,它明確告訴我們,不論何人于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與佛法結下何種緣分,都會在自己的心相續中種下未來獲得解脫的種子,此種善根在虛空有盡之前將永不會空耗。而基奴·裏維斯並不是以散亂心對待自己要扮演的悉達多王子,因而這種與佛教的深度碰撞將給他帶來更有價值的正面影響。
近幾年來,裏維斯似乎時運不濟,先是前女友不幸流産後又遇車禍身亡,接著又連續喪失數位親友,包括自己的妹妹,他本人也遇上交通意外險些喪命。對一個從不曾思考過生死本質的人來說,這一連串的打擊很可能會讓他徹底消沈下去,或者對所謂的命運更加誠惶誠恐,但我想裏維斯不會這樣。在《小活佛》中,王子正是因爲親眼目睹了生老病死的真實景況,才對王宮富麗堂皇的生活生起了強烈的厭離之意。因他突然間就明白了一個原本十分淺顯,但卻被那麼多人有意無意忽略掉的事實:生命從本質上講根本就是虛幻不實並且脆弱無常的。扮演過王子的裏維斯想必對這一點不會感到太過陌生,對他而言,生死變遷的體驗只不過是從銀幕上轉移到了現實生活中而已,而一個真有智慧的人又怎麼可能對發生在身邊的人生悲劇無動于衷!
演員生涯與周遭事變讓裏維斯開始對人生做出深刻反醒,因而當聽說在拍攝《黑客帝國》續集的片場,他經常都在獨自誦讀佛經時,我一點也不感到驚訝。相信對他來說,佛經、佛教已不僅僅是一種慰藉了。
如果說裏維斯是以一次拍片經曆而與佛教握手的話,中國著名演員張國立的皈依佛門則可上溯至他的幼年甚至娘胎時期。這期間所經過的漫長而複雜的經曆,恐怕只有他本人才最有資格評述。那些只看到他飾演的這個皇帝那個財神的觀衆,可能並不清楚他們眼目中這位風光一時的明星的心路曆程。
張國立自己表示,他很早就信佛,奶奶、媽媽說他打從娘胎時起就與佛有緣。他的妻子鄧婕對他最終皈依臺灣聖嚴法師一點也沒感到有多麼不可思議,她對此解釋道:“我知道他遲早會走到這一步,他的母親就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自己從小就耳濡目染,一直對佛教很有感覺。進入演藝圈後,張國立更是把佛教的教義作爲自己爲人處世的原則。圈裏面信佛的人太多了,這對他也有一定的影響。”
盡管張國立很早就與佛有著甚深的因緣,但人生曆來多變故,所以一直到最近,他才正式踏入佛門。佛法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只在朝夕之間,甚至是上下氣之間。得到人身不用來修行,這樣的浪費可能是最大的犯罪了,因你正在把自己拖向輪回的深淵。從小與佛的那點緣分,再加多年來在演藝圈摸爬滾打的經驗,終于催生了張國立蟄伏已久的善根,剩下的事便是善自護持了。
其實有很多人都與佛教有著這樣那樣的因緣,有很多人都以種種方式與佛法碰過面。但太過強大的物質主義理論氛圍,再加物欲橫流的社會現實,使得許多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又退回到原先的生活軌道中去,再次囿于對佛法的成見、偏見與無知的認知方式中。非常珍貴的解脫苗芽就此夭折,慣性而愚癡的生存軌迹只能與佛法的智慧之光擦肩而過。好在張國立總算在一片康熙皇帝的吆五喝六的八面威風中,找到了應屬于自己的定位,這一點並非易事。但對一個真正的聰明人來說,他應該能把握住自己以及曆史的大致本質。沈迷于清庭糾葛的觀衆們想必多少還都能認清一個基本的事實:曆史上的乾隆、康熙早已不知魂歸何處了,一個演員若真把自己當成了康熙再來,也未免有些人戲不分、大白天說夢話的味道。但很可惜,許多演員至今仍生活在虛幻之中。不過話又說回來,就大多數凡夫而言,又有幾人能辨認得出所謂現實、所謂非爲曆史而是當下活生生的現實的虛幻本質呢?
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爲後人眼中的曆史,那時他們也可能以新的文藝、傳媒、通訊等方式把我們的故事也編排、敘述一番,只是那時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還有絲毫意義嗎?但我們現在偏偏就要爲了一個虛妄不實的將來而絞盡腦汁。可笑的是,那時也會有一大批演員粉墨登場,而且同樣是在樂此不疲地幹著現在的人們正幹著的相同的事。真是你方唱罷我又登場,亂哄哄不知何處是故鄉。
在皈依聖嚴法師時,他從法師那裏請得一套《禅修菁華集》,並表示說,這其中的《入門》、《觀念》兩本書他以前就已看過,至于《法脈》、《公案》、《話頭》、《默照》、《五停心》、《四念處》、《活用》等內容,他會好好用功深研的。
希望如此,希望這個法名叫“常升”的佛教徒,能恒常觀照自己以及宇宙的本性,並不斷提升自他的生存品質。
張國立抓住了自己與佛教宿世之間的緣分,靠著這根能讓他回歸本性的臍帶,希冀著他能在學佛的大道上勇往直前。同樣也希望…
《紅塵中的佛光 ——演藝圈明星皈依佛門之剖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