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祖悟心

  初祖悟心

  佛陀拈花 迦葉微笑

  文/見見法師  

  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王名曰方廣,以叁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華,捧之上佛,退以作禮,而白佛言:“世尊,今佛已成正覺五十年來,種種說法,種種教示,化度一切機類衆生,若有未說最上大法,爲我及末世行菩薩人,欲行佛道凡夫衆生,布演宣說。”作是言已,舍身成座,莊嚴天衣,令坐如來。  

  爾時如來,坐此寶座,受此蓮華,無說無言,但拈蓮華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時大衆,皆止默然。于時長老摩诃迦葉,見佛拈華示衆佛事,即今廓然,破顔微笑。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谛,今方付囑摩诃迦葉。”《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金色頭陀- 

  佛陀座下頭陀行第一的摩诃迦葉尊者,出生于王舍城近郊一富貴無比之婆羅門家庭,其父福德深厚,欲界衆生無有一人堪爲其子,後梵王遣一梵天下生,並命帝釋護其不墮邪見,此一梵天即爲迦葉尊者之前身。當其出生之時,身軀金色且具光明,此乃尊者過去生中,供養燃燈佛舍利,燃燈續明,並以紫金光莊嚴佛像,是以此來尊者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故今名爲迦葉,意爲飲光,人稱金色頭陀。

  佛分半座- 

  尊者自幼便不貪世務,年長後雖難違父母之命,娶妻營眷,然夫婦二人皆一心行梵,不隨世情,且後皆于佛陀處出家求道。尊者跟隨佛陀出家後,很快即證得羅漢果位,人格清廉,力行頭陀行持,修治身心。經典中載,佛陀曾于衆中對尊者言:“善來摩诃迦葉。請汝半座。”衆人皆異,此人有何異德,令世尊分座命之?世尊于是在衆中贊歎尊者,具足四禅、叁昧、大慈、大悲、六通、四定……,其大行等齊佛聖,故分予半座。由此可見佛陀對于尊者德行之贊許。

  靈山會上-  

  靈鹫山,音譯耆阇崛山,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簡稱靈山,或稱鹫峰。如來曾于此講演法華等大乘經典。一日,百萬人天又聚于此會,欲恭聽佛陀法音宣流。座中大梵天王,手持金色大婆羅華供佛請轉*輪,並舍身爲佛座。佛受此華與座,默而無言,唯以拈花手印持花示衆,衆皆止而不會,獨迦葉尊者心廓開明,于無言之中悟知佛意,面露一笑。尊者這一笑,不僅是悟知佛心,亦是了悟自心,佛說傳予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而實非有所傳,唯是印心。“前佛後佛,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心法者,本佛與衆生一同,皆無言無說,爲引衆生會得,故以言說開演種種,然言說非心,會亦無言,故以心傳心,乃最直接了當之法,這不僅是佛陀傳法的第一人,更是禅宗傳佛心宗之濫觞。  

  付法後,佛陀更告示諸弟子,迦葉尊者來日當成佛,今則堪爲世間師,佛滅後,衆比丘皆應依尊者入大乘門,修行佛道。

  椁示雙趺-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後,即示現般涅槃。時,衆人投諸香燭欲焚,火皆不燃。阿那律言,是待迦葉之至也。時尊者與五百弟子于耆阇崛山,知佛陀入滅一事,便敕諸比丘速至荼毗所,欲拜如來之最後身。及至尊者見佛金棺,一心敬慕,心中念言,吾來晚矣,未能見及師面,不知世尊頭足所在?此念方起,佛陀竟自金棺之中,伸出千輻輪相之雙足使見之。又一次,佛陀重倚尊者之顯現。

  經典結集-  

  世尊滅後,尊者念言,豈令如來甚深妙法成灰燼耶?宜應結集叁藏聖教,勿令佛法速滅。于是,尊者召集五百已證果之羅漢比丘,由阿阇世王護持,于摩揭陀國王舍城之七葉窟,共結佛陀在世時之教示,後稱五百結集,乃佛教經典結集之第一次。

  雞足山入定- 

  世尊在世時,曾咐囑迦葉尊者,須將所付金縷僧伽梨衣,待至彌勒菩薩出世成佛,傳此衣後,方得入滅。是以後來尊者隱于中印度摩揭陀國雞足山中入定,待于來日之龍華會。

  法脈宣流-  

  靈山上人天已散,拈花之笑亦已寂了千年,然,涅槃妙心未失,正法眼藏更一脈開演,由西天而至東土,由拈花而至吃茶吃餅。學人應會,禅本平常,舉足動目間,何妨問取自心,會得拈花意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