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臺灣海濤法師出家因緣▪P5

  ..續本文上一頁的意見呢?”,他說:“那這樣好了,我先把書讀好,做老師做完以後再來出家!”我說:“這樣也不錯啊!”

  這個孩子從小就不喜歡跟女孩子照像,跟我一樣,女孩子緣太深,我常告訴他自己要小心處理。之後,再看到我小孩,都是在電視節目裏,電視臺做節目訪問我們家庭時才相互見面。我不會特別去想他,因爲我認爲每一個小孩、每一個老人、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家人!出家一段時間以後,我就沒有這種的分別了!只是很感恩;感恩這段家庭的生活、感恩這段父子間的感情,讓我知道如何去愛人。知道感恩父母,就會知道如何去孝順每一位老人、尊重每一位女人、去愛一切孩子。

  現在,我每天都很努力,研究如何用簡單的方法將佛法傳布到監獄、學校。太深的,老實講我也不會,如果我二十幾歲出家,我可能會將整個佛學研究透徹,但是半路出家,叁十五歲才出家,體力有限。想傳布佛法,必須到處去籌備,到處去跑、去開發,才有辦法,而且要趁年輕。我內心裏面,有一個很大的希望,希望有一天也能閉關,深入了解一切佛學經典,才到處去弘法,如此才是正確的。但是這要隨緣,目前只好半工半讀、邊走邊看,不敢浪費絲毫的時間。

  出家是個人的意願,不一定學佛都要出家,只是出家比較能夠專心,容易修行。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覺悟真理,對我們來講,沒有世俗家庭、金錢種種的束縛跟壓力,對我們體悟更深的真理有很大的幫助。其次,沒有世俗的家庭和社會經濟的壓力,從事奉獻的工作也比較好做些,這是出家的好處。大乘佛法的出家,重視的是慈悲,慈悲就是愛的提升,所以結過婚的人、有妻兒的人、有小孩的人出家,也有一個好處,因爲他曾經愛過人,曾經被深深愛過,比較了解世俗的家庭,才懂得如何使用愛。出家時,離開自己妻兒、父母傷心欲絕的那種痛苦,真的像撕肉一般難以言喻。因此,我們比較不執著私人的感情,因爲再去執著這種世俗的貪愛,生命確實會變得很脆弱。過去,我若想到我太太爲了我出家在痛苦,就很痛苦,我是沒什麼問題,但是知道對方在痛苦,實在很不忍心!十分感恩對方如此的成全。

  有一次,出家兩、叁年了,在外面剛好遇到我同修,穿得很漂亮,我就問她:“你最近快樂嗎?”她說:“快樂的不得了!”,“對嘛!我就跟你講,根本就沒什麼嘛!”。

  華視點燈節目做五周年慶,都找一些災難的家庭參加,也叫我和同修、小孩一起去,我跟她講:“你看!我們已經很幸運,來參加的人何其不幸,我不過是出家而已,至少還有機會見面,已經很幸福了!”所以說,出家其實並沒什麼值得牽挂的,世間那種生死離別才是真痛苦。

  上節目那天,我在廁所,我小孩剛好也去廁所,他找我聊天,當時,我感覺好像沒有離開過一樣,沒有什麼隔閡,他也很尊敬我,問我一些讀書的問題,我對他也很關心。兩個人從廁所出來以後,我太太拿飯給我吃,她拿飯給我吃的姿勢,還當我是她丈夫,還有那種習慣,就是女衆都有的那種習慣。所以我覺得,出家以後,夫妻應該盡量避免見面。見面久了,你也就沒辦法了!

  現在我若回臺北,親戚朋友都會跟我報告,我的小孩目前在做什麼,甚至還將我的電話給他,叫他要打給我,其實,我們兩個都不會聯絡,別人都覺得納悶,認爲你們是父子,爲什麼不聯絡?

  到現在過年要到了,我父母每天在家裏等,等什麼?等這個孩子回來!父親比較可憐,他說你們一個出家,結果兩個都出去了!因爲我出家,孩子歸太太,我太太跟她母親住,所以父親平時看不到這個孫子,所以過年大家就在等他,等他回來,初一住他家,初二住誰家,大家平分住…,一年看一次,老人家終究是疼孫子!

  我出家以後,頭發剃掉、袈裟穿上,我跟自己講,我終于回到我本來的樣子,我本來就是一個出家人,前世我可能就是出家人,我只習慣出家人的生活,七年的婚姻生活跟做事業,雖然有所成就,但是對我來說,永遠是一種壓力跟束縛,不習慣,包括別人叫我買車,我都沒有那種想要有車的觀念。家裏要分財産,我跟二哥兩個都愛流浪,我跟父親講,不用分、不用分,都給大哥,大哥要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因爲我父親跟叔叔曾經爲了分財産拿刀要互砍,所以,從小時候,就沒有那種想法要分財産,一直到結婚做事業,買房子…,我都用太太的名字買房子。

  對我來講,擁有是一種壓力跟痛苦,希望過比較自由的生活。有佛寺叫我去做住持,我都跟他拜托不要,因爲我曾經做過,被束縛,實在有夠歹命!我覺得一個人要過得自由自在,我們要盡量奉獻,當然還是那句話,不怕做住持,但是不要做住持,我覺得,做住持是一種的菩薩擔當,不然你去問心良和尚!有夠痛苦!如同各位當父母一樣,當父母就是擔當。

  趁我現在還會講話、還健康、還稍有人緣、不討人厭,不要讓自己有各種的雜染;好好的利用自己,去幫助佛教,這是最大生命的意義,其它不太重要。

  如果各位想要出家可以找我,我會幫你一點忙,已經有十幾個男衆來找我出家,我都他們帶去找我師父,或者介紹到別的道場。我跟心福法師,未出家前在龍泉寺就認識了,當然這也是一段的因緣,因爲這樣一個因緣,才認識心良和尚,才常來龍泉寺。

  我常常認爲,可能我過去世是高雄人,死在高雄然後又生在高雄,所以在高雄,有這個地緣,比較有人緣,這個很重要!有一次,我去臺中鄉下演講,叁催四請才湊二十個人來聽,這就是無緣!過去不曾在那邊種過好緣,我就要檢討。

  現在我每天在臺灣到處跑,昨晚去臺中,之前去羅東、花蓮,每天跑不一樣的地方,讓我感覺很深,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因緣,臺南人、高雄人、臺中人、屏東人都不一樣。不但這樣,我們在每個地方因緣也都不同,如果不曾在這個地方結過緣,不管做什麼事情,不通就是不通!像我,在臺北想要找個地方住,找不到!沒人要讓我住!臺北是我學習的地方,但我必須花錢去租房子,這就是無緣!在高雄信徒很多,大家爭先打電話給我:“師父,要住我那裏嗎?”這就是在高雄曾種過好因,在臺北只有種讀書的因,沒有種過布施房子的因。

  各位了解這個道理以後,這個地方〞沒有〞,在這個地方要彌補,這個地方〞有〞,這個地方就要惜福,我們所做的要遍及每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沒人聽我講經,我就要在那個地方盡量布施、幫忙,在每個人身上結個好緣,尤其結個佛緣,這才是最重要的!阿彌陀佛!

  

《臺灣海濤法師出家因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